近期香港虚拟资产ETF市场的交易热度持续升温,仅6月19日当天,六只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合计成交额接近2,018万港元,而在此前市场表现中,多次突破3,000至4,000万交易规模。其中华夏基金发行的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在多个交易日占据交易量主导地位,往往合计占比达80%以上。这一数据引发市场关注:华夏为何能持续引领?市场逻辑与未来演变又将如何演绎?
2024年4月底,香港证监会批准了首批六只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上市,包括华夏、嘉实、博时、汇添富等机构产品。这些ETF允许投资者通过港股账户参与虚拟资产配置,实现“实物交割”或现金结算,成为亚洲首个此类合规渠道。发行首日六只ETF成交近1,000万港元,引起强烈市场关注。此后,尽管成交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现显著活跃态势,反映出港股平台对数字资产配置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从6月17日至19日知识数据显示,当日六只ETF成交总额分别为3,159万、1,063万和2,018万港元。其中华夏比特币ETF在多个交易日录得超过1,100万至1,600万港元成交,而其以太坊ETF也稳居数百万级成交规模。这使其所占比重一再接近或超过80%。业内分析认为其领先与三个关键因素有关:其一,本地化深耕渠道与投资者信任度;其二,提供多币种计价(港币、美元、人民币)便利;其三,背靠合规托管平台及成熟交易通道。
华夏基金早在2008年就完成香港公募牌照审批,是为数不多的中资长期本地化基金机构之一。此次FTP产品延续其以往渠道策略,为散户和机构分别提供二级市场交易和基金开放申赎途径。相比其他产品,华夏ETF支持港币、美元、人民币三种交易对,兼顾多种用户需求。同时,华夏依托OSL和HashKey等合规托管机构,提供透明的实物资产认证路径和更高信任度,成为投资者配置数字资产的首选入口。
香港ETF市场参与者涵盖散户业余投资、机构资金接入以及内地通过港股通参与者。作为全球合规热点,香港虚拟资产ETF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合规途径,这一需求反映了在传统渠道和暗盘之外的新路径。在多币种账户支持下,华夏产品成为这些分层用户“以港股账户获取加密资产”的首选方案,也增强其在托管与交易便利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华夏目前稳坐交易份额龙头,但要持续领先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ETF市场受宏观情绪影响显著,成交波动较大;二是随着监管与交易机制成熟,申购赎回流程和费用结构仍有调整优化空间;三是未来若有新资产类别(如Solana、Cardano ETF)获批,或ETF模式引入策略型配置产品,将打破当前格局。
从产品进化路径来看,华夏基金需要持续推动创新,包括提升ETF研究支持力度、加强与交易通道合作、增强流动性治理与资产配置灵活度。如果能保持合规背景、渠道优势与灵活设计,其龙头地位将更稳固,但需警惕被打破的可能。
总结而言,香港虚拟资产ETF市场正进入快速扩容阶段,华夏凭借渠道优势、多币种便利、合规托管及本地品牌沉淀占据约80%市场份额。在领域继续发育政策环境下,若其能持续优化结构与服务,未来有望构建“主导持股——广泛参与——持续释放流动性”的发展范式,为香港成为亚太虚拟资产中心提供真实样板。
关键词标签:香港虚拟资产ETF日成交近4000万港元,华夏产品为何占据80%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