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感言 / 正文

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时_白露是什么时候

2025-09-06 12:01:08 感言

白露是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的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2024年的白露具体时间为9月7日11:11(北京时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北方冷空气逐渐增强,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清晨草木上可见晶莹露珠,“白露”之名正是源于这种自然现象。

白露的来临蕴含着深刻的天文与物候内涵,从天文视角看,白露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至特定位置的反映,此时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呈现“午热晨凉”的典型特征,物候方面,《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记载,以及民间“白露三候”的说法——一候鸿雁南飞,二候玄鸟归巢,三候群鸟储粮——均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观察,这些现象与现代气象学中“气温降至露点形成冷凝水”的原理高度契合。

中国各地围绕白露形成了丰富的农事传统与民俗文化,农谚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华北地区开始收割谷子,江南一带忙于采摘秋茶,而“白露打枣”“白露收稻”等农事活动更是延续千年的智慧结晶,在民俗方面,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食俗,认为此日龙眼最补元气;江浙地区则保留着酿造白露米酒、采集“十样白”草药煲汤的习俗;太湖畔的渔民还会举行祭禹王的仪式,祈愿渔业丰收。

从科学角度分析,白露节气的气象特征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这也是为什么白露后的瓜果格外香甜,露水的形成能缓解秋旱,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补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气候变化,白露期间的温度和降水模式也发生细微变化,例如近年来华南地区“白露热”现象频现,这为农业调整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白露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出现在唐诗宋词的秋思中,显现在国画的疏朗意境里,更融入百姓“春捂秋冻”的养生哲学中,正如《礼记》所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个节气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时序更迭的感知,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在丰收时节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