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2、一个人的人生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他在独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3、◇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礼记·大学》
5、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6、无论是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是元代时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
7、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8、◇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9、◇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10、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1、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俨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然。。。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什么句子能比大学里的更有意思的了。
12、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13、这是古人修心养性的一句名言警句,充分体现出慎独慎微的道德追求。
1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曾国藩而唯独慎独的人,能够做到内心太平,那么万物自然安然。
15、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16、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17、而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
18、三、始终如一,为坦荡
19、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想事谋事干事成事。
20、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所谓的“道”。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事万物的运动法则。道成就天地万物,却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出自“自然”,因此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也就是道家主张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
1、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一个人的言行。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规行矩步。
2、名句: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3、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4、慎独自律,修己安人意思是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需内外兼修。
5、二、心口如一,为良知
6、事例:《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上任路过昌邑的时候,过去他曾经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县令。夜里,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呀?”王密说:“深夜没有人能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7、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8、一个人还不能知道他自己,就忙着去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这在我看是很可笑的。
9、◇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10、道家为诸子百家之首,孔子也曾向老子求学问道。因此儒家思想一种也遵循道家的一些理念。
11、道法自然这句话就是遵循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慎独,是遵循君子之道的要求标准。因此作为君子应该道法自然,如果做个两面人,台上道貌岸然,私下蝇营狗苟,那不就是伪君子吗?所以道法自然,慎独而奉心中圣,自我监督,知错能改,坦然面对,那才是真君子。
12、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13、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14、一、言行如一,为情操
15、慎独的名人事例、名言有:
16、作为君子,要时刻做到慎独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7、◇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朱熹
18、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19、君子独善其身。
20、意思是: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惧害怕,不敢怠惰。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第体察到了。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增长。
1、是孔子所写的
2、慎独是儒家对于君子所要求的标准之一。文字明确表述在《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言行一致,即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之时,也兢兢业业地恪守君子之道,坚持心之明法。
3、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4、一群人在一起,大家会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也会互相商量。你遇到不解的事情,问一问身边的人,就知道怎么做了。因此,你可以避免犯错误。
5、在遇到诱惑之时,要慎欲防诱在工作顺利之时,要慎微防变在职务升迁之时,要慎独防傲在为民掌权之时,要慎权防滥。
6、人类的价值在于能忏悔,能革新。世界底文化也不过由这一点而发生的。忏悔是美德中最美的,他是一切光明底源头。
7、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8、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9、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