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身高,最早且较为可靠的记载来自《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写道:“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照汉代的度量衡,一尺约合23.1厘米,那么九尺六寸大约相当于221.76厘米,即超过2.2米,这个身高在古代确实极为罕见,因此被称为“长人”。
这一数据存在争议,因为春秋时期的度量衡与汉代不同,周代的一尺大约只有19.7厘米左右,如果按照周尺计算,九尺六寸约为189厘米,这在当时仍然属于较高的身材,但并非不可思议。
现代考古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在165-170厘米之间,如果孔子身高189厘米,确实比普通人高出不少,符合“长人”的描述,但若按汉代尺度的2.2米计算,则显得不太现实,因为古代营养条件有限,极少有人能长到如此高度。
山东曲阜的孔子像和历代绘画中的孔子形象,大多被塑造成高大威严的形象,但具体身高并无确切依据。
多数历史学者倾向于认为,孔子的身高应在185-190厘米之间,这一高度在古代已属罕见,足以让人称奇,但又不至于脱离现实。
虽然无法精确考证孔子的真实身高,但综合史料和考古证据,他很可能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人,约1.85-1.9米左右,这一身高在古代中国足以让人印象深刻,也符合“长人”的记载,无论如何,孔子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身高,而在于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