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朽木不可雕也。
3、人生用来铭刻仇恨就会遗忘所有的幸福,用来铭刻幸福心里就会充满感恩。
4、真正的学习使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到实处。
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日常生活中,宰予有着非常活跃的思维,又喜欢钻研一些书籍。每一次都有很多疑问,大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各位师兄师弟中,他是最喜欢问问题,也敢于正面面对孔子的人。曾经,宰予对孔子提出,不必守孝三年,一年就好。这件事情被孔子知道后十分生气,直接批评对方不是一个仁人君子。
7、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诚信之道
9、是春秋时期儒家文化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10、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处世之道
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理想之道
14、话说,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宰予。宰予十分聪明伶俐,自幼饱读诗书。拜入孔子门下,靠着敏捷的思维以及了不起的口才,很受孔子的喜欢。可是,慢慢地,宰予暴露出了各种缺点,并且屡教不改,令孔子特别不满意。
15、《中庸》原本为《礼记》中的一篇,被宋儒抽出,成为“四书”中的一书,《中庸》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子思著有《子思》23篇,现已不可考,只有《中庸》一篇流传于世。
1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孔子,名丘,字仲尼。
18、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19、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0、真君子从不攻击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子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5、白话释义: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6、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7、天下国家都是可以平定治理的,高官厚禄都是可以推辞的,刀剑摒弃也是可以踩,到是要完全做到中庸的境界,是十分困难的。
8、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
9、在《论语》一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思想与言行。很多名句用到了今天,特别有哲理。可是,孔圣人也说过"脏话",人家讲的"脏话"都是文绉绉的,到了今天广为人知。是很多老师用来教训学生的话,太熟悉。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需要学习。
11、释义: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2、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3、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14、礼之用,和为贵。
15、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16、孔子的名言还有许多,不胜凡举,孔子的儒家文化是崇尚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同时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繁衍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
17、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18、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19、射不主皮,何晏《论语集注》引马融之语:“射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仪容;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和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也……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论语稽求》中的解释更加细致,现录于下,以资参考:
20、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通过这件事情,孔子对宰予有了一些改观。但是,有一件事情令孔子特别气愤。平时孔子都是白天讲课,但是宰予特别懒惰,早上起不来,因此被孔子教训了几次,承诺再也不迟到。可是有一天,宰予又没来,孔子派人去查看,发现宰予还在睡觉。这令温文尔雅的孔子真的生气了,直呼:"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真的是无可救药。
3、百善孝为先,孝为行、敬为心。
4、看来,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即使是孔圣人,面对不听话的学生也会气愤难忍。这句用来骂学生的话,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如今,老师们面对屡教不改不听话的学生,都会重复这句话,甚至成为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5、素:索求。隐:隐僻之理。索求隐僻的理论,做出怪异荒诞的举动,即使能得到后世的称赞,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6、在春秋时期,出了一位孔圣人,他的儒家思想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当时,孔子不仅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还引领了私人讲学的时尚风气。据统计,孔子有三千弟子,出了七十二位贤人。正所谓,有了名师,才会出高徒,一点都不假。孔子很注重对弟子的教育,经常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7、一个人要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学习时要确认消息是真实的吗、确认消息是善意的吗、确认消息是真的这么重要吗?
8、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
9、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0、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11、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伤不得。
1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13、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15、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1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7、“恕”——善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儒家从来不是保守的。变则通,通则久。它随实际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改易完善。做人也是如此,由于天赋秉性不同、环境机遇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不用强作要求,只要有适宜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专注地去做就好。
19、释义: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20、射礼。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是孔子对射礼的解释。
1、中节:符合节度法度。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未曾发生,叫做“中”;表现出来而都合宜,叫做“和”。这句话提出“中和”乃天下之根本也,强调“谓之中”、“谓之和”、“中也者”、“和也者”,读出节奏和韵律。
2、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行事,其中必然有人在某些方面可以当我老师的。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3、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4、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为政的“五美”、“四恶”
6、白话释义: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7、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孝敬之道
8、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11、人生有三个坎:青少年时,戒之在色、壮年时,戒之在斗、老年时,戒之在得。注:青少年时的坎在婚姻上、壮年时的坎在与人争斗上、老年时的坎在因所得的失去而抱怨上。
12、修己以敬——修炼自己,保持严谨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修炼自己以安顿别人。
1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5、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之谓之“暴”、慢令至期谓之“贼”。
1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7、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世界上不缺锦上添花,只缺雪中送炭。
18、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发挥自我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本性。
19、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一种宗教性指导,而是在思维方式上对后人永远保有启发。
20、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3、真正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弘扬父母之志。
4、素:向来。君子会依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去做事情。
5、对父母要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顺者为孝;真正爱父母就是要尊重和包容他所有的习惯。
6、表面上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7、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治世之道
8、白话释义: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9、恕道有时候仅仅就是一个真诚的沟通。
10、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人生之道
11、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2、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13、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不可无傲骨、不可有傲气;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5、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6、真正的忠诚是内心的道德判断。
1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8、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1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20、不耻下问;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容易变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