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和一个疯子说理由非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使错误的印象更深地印在他那反常的头脑里。
2、永远不要因承认错误而感到羞耻,因为承认错误也可以解释作你今天更聪敏。
3、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4、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经常担心犯错误。
5、译文: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7、失败带给我的经验与收获,在于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会成功的证明,下一次我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了。
8、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不会走路。——德国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0、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在慢之——司马光
11、“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14、错误并非总是意味着无知,知识并非总是召之即来。——塞·约翰逊
15、重视你的敌人,因为他们最先发现你的错误。
16、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巴尔扎克
17、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
1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9、不存在“改错的名人名言”。这是因为名人名言是他们所说的话语或语录,经过长期沉淀和广泛流传,成为经典的名言警句,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都是该名人想要传达的意思。如果把名言改错,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当然,由于历史局限性,一些名人的言论在当下可能会被质疑或被认为不够符合现代社会的观念,这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分析,但不能将其随意改变。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此句警示的对象,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前辈或领导。
2、智者的全部错误合起来,也会堆成大山的。——非洲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5、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6、山不难爬,只要你肯,山巔在其脚下。
7、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8、过则勿惮改。——孔子
9、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曾参
1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利斯特
1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6、宋·苏轼《上皇帝书》。
17、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董仲舒
18、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歌德
19、“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
20、改正错误的名言歇后语是指对原有的名言歇后语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或更有趣味性。以下是一些例子:
1、非难别人,找别人的错处,这和礼仪是直接对立的。人们无论犯了什么过失,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把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布出来。任何人有了污点都会感到羞耻。缺点一旦被人发现了,他总会感到有点不安的,哪怕仅仅被人疑心有缺点也一样。
2、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译文:有了错误而不知道有错,是不明智的表现;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而不改正,是缺乏勇气的表现。
4、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长成了大人。——托马斯·萨斯
5、“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面仅有”,可见他是作为一项很高的道德修养来提的。“改过”而“不吝”,“从善”而“如流”,确实不易做到。这两句对当今的思想教育仍有积极意义,执政者更可作为借鉴。“从善如流”现已成为成语,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6、左传中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而不改,更为之矣。”出自《左传·襄公八年》。
7、它告诉我们,做错事情并不可怕,要及时认识到错误,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错误进一步扩大,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损失。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注重道德纲常,强调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有错就改因为我们在实践中难免会犯错,如果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那么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够避免错误不断累积导致更大的问题。此外,认识自己错误并勇于改正也是一种勇气和进步的表现。这个名言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和国家。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10、每个人总不免有所迷恋,每个人总不免犯些错误,不过在进退失据、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的时候,信仰就能拯救一个人。
11、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
12、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
13、人人须日日改过,一旦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过矣。——陶觉
14、不会从失败中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1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6、一个人一生不犯一些错误,也许就是一种错误。——欧洲
17、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美德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还要多。——美国
1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北宋李觏《易论第九》
20、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托尔斯泰传》
1、原名言歇后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改正后的名言歇后语:“宁为鸡口,不为狗头。”这些改正后的名言歇后语在保留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幽默感和趣味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与元九书》
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吃一堑,长一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被盗卖到国外的文物最终能够完璧归赵,我们要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9、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流萤集》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3、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
14、译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15、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16、有四条腿的马也要跌跤。——匈牙利
17、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18、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19、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学而》
20、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1、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2、不能光是揭露人家过去的错误,而不尊重人家目前的为人。
3、译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4、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6、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莎士比亚
7、这句话意思是说,犯了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错误;如果已经发现错误却还不改正,那就是更加严重的错误。
8、与其说我们有权防止错误,不如说我们有权不坚持谬误。
9、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亚
10、知错就改的名言:
11、译文:做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
12、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
13、译文:尽管提意见的人说得不正确,也是没有过错的;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指出的错误,也应以此作为借鉴,提高警惕。
14、译文: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6、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17、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18、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19、有名言说,“不要给人鱼,要教人钓鱼”。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应该教导别人如何自己纠正错误,而不是仅仅为他们改错。因为如果我们仅仅改正了别人的错误,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自己纠正错误,那么同样的错误很可能会重蹈覆辙。只有当我们将正确的方法传授给别人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时,才算真正帮助了别人,才能真正做到教人改错。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