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事长向别时圆?
2、《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常用歇后语: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4、饭疏食,饮水,疏的古义指粗劣的,今义指疏通、疏散。
5、奔流到海不复回。
6、《青玉案·元夕》——唐代辛弃疾
7、会须一饮三百杯。
8、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9、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0、何似在人间!
11、千金散尽还复来。
12、人生得意须尽欢,
13、一般是一个空1分,错一个字扣一分,错两个字及以上则该空无分。
14、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15、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16、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17、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18、起舞弄清影,
19、吾日三省吾身,三的古义是泛指多次,今义指数词。
20、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1、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一、理解性默写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8、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9、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10、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
13、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14、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15、文言文: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16、人有悲欢离合,
17、龟虽寿,犹有竟时。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疑是地上霜。
20、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1、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
2、《将进酒》——唐代李白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更吹落,星如雨。
7、千里共婵娟。
8、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唐代苏轼
10、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
11、又恐琼楼玉宇,
12、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1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常用谚语:如知足常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吃一堑长一智等。
15、《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6、我欲乘风归去,
1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8、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19、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20、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1、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以上是中考语文常考字词的一些例子,考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背诵、多练习来掌握这些常考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5、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6、举头望明月,
7、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8、白日依山尽,
9、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0、更上一層樓。
1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13、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14、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15、《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1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但愿人长久,
18、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19、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0、东风夜放花千树,
1、二、文言知识梳理
2、“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高处不胜寒。
4、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5、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6、《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8、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的意思。
9、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10、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1、低头思故乡。
12、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宝马雕车香满路,
1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16、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
17、把酒问青天。
1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19、蛾儿雪柳黄金缕,
20、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