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体有:视财如命,视丹如绿,视富如贫,视民如伤,视民如子,视人如伤,视人如子,视日如年,视虱如轮,视死如归,视死如生,视死如饴,视下如伤,视险如夷,视有如无。
2、见仁见智。因为这个成语表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它可以引导人们尊重彼此的不同观点和思想,促进交流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不同,出现争议和分歧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意见,积极沟通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3、这对夫妇对待他们的养子视如己出.
4、视:看待。出:出生、生育,动词活用做名词,代指出生的孩子。
5、出处:《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白话译文:《孟子·离娄下》:“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7、【解释】:把死去看作如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8、汉语中,视什么如什么的成语至少有15个。
9、释义: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极端轻视。
10、不久后,连女婿也不幸离世,于是佩姬将三个丧失双亲的孙儿女接来抚养,视如己出。
11、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指长辈对晚辈,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爱护犹如是自己亲生的子女。
12、意思是在对方心目中你是他象生命一样珍贵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视孩子如生命,总想给他力所能及最好的。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好。你生病了他们比自己生病还焦急。
13、【示例】: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14、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爱,表示他们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如同为自己的孩子一样。
15、视死如生、视民如子。
16、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17、白话译文: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
18、该成语最早是出自于《赠嵇叔夜》。
19、她们过着凡人的生活,对那孩子视如己出,并为她取名布里尔?
20、没有4字成语一视什么什么如的成语,含有一视的成语有:一视同仁、人己一视、雄视一世、一瞑不视等。
1、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虽不得其死,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
2、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3、意思是将别人视为自己的亲生子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4、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5、【出处】:《庄子·秋水》:“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6、白话译文:《礼记·大学》:“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7、【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8、【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平等对待
9、释义: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10、释义: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的事物漠不关心。睹:看见。
11、释义: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
12、【解释】:意思是指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13、这种视如己出的感觉,再加上投注了不少心力,即使是面对必须中止的专案,你也会偏向继续把它完成。
14、【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15、【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纠正不良行为
16、这个成语一般是用来作谓语。主要就是指眼光模糊的意思。这也是个常用成语。
17、厂长在会上说:“只要认真工作,努力钻研技术,职工无论年龄、职务一视同仁,都可得到奖励”。
18、【出自】: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19、【举例造句】:我们要坚决打击盗版好以正视听。
20、视死如归。意思是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1、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释义: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