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虽然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有助于家长和 caregivers 及时识别风险,采取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与潜在危害
-
轻症表现:
-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是典型症状,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拒食,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
- 病程通常持续7-10天,但病毒可通过粪便、唾液等传播,传染性强。
-
重症风险:
约1%-3%的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引发:
- 脑炎/脑膜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嗜睡、抽搐,甚至昏迷。
- 肺水肿或心肌炎:呼吸急促、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衰或猝死。
- 神经源性肺水肿(EV71感染相关):病情进展迅猛,死亡率较高。
高危人群与长期影响
-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出现重症。
- 免疫力低下者:如化疗患者、HIV感染者,可能反复感染或症状加重。
- 后遗症风险:少数重症患儿愈后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社会与经济负担
- 家庭压力:患儿需隔离护理,家长误工、医疗费用增加。
- 公共卫生挑战:托幼机构、学校易暴发疫情,需停课消毒,影响教学秩序。
科学预防与应对
- 疫苗: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但无法覆盖所有病毒类型。
- 卫生习惯:勤洗手、消毒玩具、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 及时就医:若患儿出现高热不退、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手足口病虽多为自限性,但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普及防控知识、加强疫苗接种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重症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家长和社会需共同行动,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
(全文约6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