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谦大宏

首页 > 贺词 / 正文

劝学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 【推荐87句】

2024-07-11 11:01:14 贺词

一、劝学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大全

1、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译文:“三更灯火五更鸡”这句闽南俗语,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5、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8、【出处】:战国《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10、《柏学士茅屋》

11、【译文】:相传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学业不成,想放弃。一天在溪边碰到一个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译文】: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14、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把墙壁凿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光亮来看书。比喻一个人爱学习,虽然家里很穷,但能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来读书。

18、【例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19、译文: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二、劝学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有哪些

1、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两个故事。

2、比喻有志于报国的人,听到鸡叫声,就开始起来练武,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3、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瞌睡懒惰,就把头发通过绳子系在房梁之上,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一下大腿,以让自己清醒。比喻人读书学习要勤奋,努力克服一切惰性。

4、【译文】:河水结成冰,不是一天骤然寒冷的结果;用泥土堆积成高山,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办到的。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车胤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到了晚上他就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译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指顶着水流行船。比喻不努力前进就要被其他竞争者超过,从而相对位移会往后退,置自己于更不利的地位。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10、【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译文: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13、译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14、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15、【例句】:旬子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7、【出处】:战国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8、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19、【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20、匡衡,字稚圭,非常勤奋爱学,但是家里面很穷,买不起蜡烛,邻居家点的有蜡烛但是光线找不到匡衡家。于是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把邻居家的光线引了过来,让光照在书上,开始读了起来。邻居知道了这件事,不但不生气,反而感慨匡衡勤奋好学。

三、劝学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是什么

1、【出处】:战国荀况《劝学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这句名言说的是只要一个人肯坚持,能下功夫,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都能磨成绣花针。

3、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4、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华,苍茫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祖逖和刘琨为此很焦虑,一心报国。一天半夜祖逖听到荒野传来阵阵鸡叫声,就把刘琨踢醒说这鸡叫声不是坏的声音,是在提醒我们改起来操练了,二人于是起床拔剑对舞,直到天明,后来两人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干出了一番事业。

5、【解释】: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6、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7、《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9、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10、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11、【例句】:体育健儿的成功来自平时的艰苦训练,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晚上读书的时候把萤火虫聚在一起当蜡烛照明,下雪的时候,以雪反射的光来读书。比喻一个人读书条件虽然艰难,但勤奋刻苦、终不放弃。

13、【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谈。

14、《冬夜读书示子聿》

15、【解释】: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16、译文: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诗/偶成》宋代:朱熹

18、【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句子:“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19、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0、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四、关于劝学的歇后语

1、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唐代:颜真卿

3、《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4、关于刻苦练功得名言有很多,下面简单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佚名《增广贤文劝学篇》

6、孙康家里也是一贫如洗,买不起蜡烛,到了冬天的要求,他就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的《长歌行》

8、【解释】:意为做事情不一点一点积累,就永远无法达成目的。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0、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11、《白鹿洞二首》

12、【译文】: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13、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4、译文: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15、孙敬是汉朝人,字文宝,勤奋好学,从早上到晚上常常通宵达旦。有时看书到半夜,不免发困,睡了一觉,他非常懊悔,随即找到一根绳子,把头发系在了房梁上,打瞌睡的时候,绳子就会猛拽头发,瞬间睡意全无,他就保持清醒头脑继续读书。

16、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7、【例句】:我们学习英语要每天记住几个单词,日积月累水平就提高了,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8、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政治家,年轻时候由于知识浅薄,一直不受重用。回家后,他就开始发奋读书。每当读书到深夜时候,打起了瞌睡,他就用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靠刺痛大腿的疼痛来提神,让自己保持清醒状态来读书。

19、关于刻苦用功的名言还有很多很多,欢迎交流

20、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五、劝学的格言警句是什么

1、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译文】: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5、【解释】: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6、我是豫东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7、传说当年李白小时候在象耳山中读书,学业还没有完成,小李白就想放弃。经过一条小溪的时候,碰到一位正在磨铁棒的老人,李白就好奇的问了问。老人说,我这是打算把铁棒磨成针呢。李白非常佩服老人的坚持意念,于是就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