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2、通今博古: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3、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4、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5、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6、○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7、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8、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9、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0、○口诛笔伐: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11、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12、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13、三、因专长而博学。
14、知今博古:贯通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二、因见多而博学。
15、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16、○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17、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18、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9、识多才高竟风流
20、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1、览闻辩见: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2、才识过人: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3、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4、○笔墨官司: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5、多闻阙疑: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6、○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7、○入室操戈: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8、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9、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10、通晓古今。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11、○反唇相讥: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12、才高识远:才能超众,见识深远。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13、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14、○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15、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16、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7、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18、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19、○直抒己见:直:直爽;抒:抒发。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0、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铄古切今: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
2、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3、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4、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6、○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7、儒林丈人: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8、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9、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10、杅杅富人:杅杅:广大。学问的渊博,就象富有的财产。
11、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12、通晓古今。形容学问渊博。
13、○各执一词: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14、○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15、○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6、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18、大知闲闲:知:通“智”;闲闲:广博的样子。指才智极高的人知识渊博,眼界深远。
19、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20、通今博古: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1、○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2、○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3、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4、○讨价还价: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5、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6、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7、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8、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9、铄懿渊积: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10、○单刀直入: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11、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12、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13、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15、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16、一、因读书多而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