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享年70岁,在古代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属于高寿之列,刘彻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时期,但也因晚年迷信方术、穷兵黩武而饱受争议。
在汉代,医疗条件有限,普通人的平均寿命约为30—40岁,而刘彻活到70岁实属罕见,他的长寿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刘彻的晚年因长期服用方士炼制的“仙丹”(含重金属),反而损害了健康,最终在70岁时病逝于五柞宫。
刘彻16岁登基,在位期间推行多项改革,史称“汉武盛世”:
连年征战导致民生凋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迫自杀,成为其统治的污点。
刘彻晚年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甚至因此处死未能炼出仙丹的方士(如栾大),公元前87年,他在巡游途中病逝,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汉昭帝)为太子,并托孤霍光辅政,关于其死因,史书未明确记载,但推测与长期服用丹药、积劳成疾有关。
汉武帝刘彻的70年人生,既是一部辉煌的帝王史诗,也是一面反映权力与欲望的镜子,他的长寿得益于早年的健康管理,而晚年的执念则加速了衰亡,作为“千古一帝”,他的功过至今仍被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