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奉不打不成器,一直教导孩子要听话,把孩子当机器一样掌控,禁止做出父母规划外的事情。
2、最好的教育,
3、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不管孩子的具体情况,要求付出必须有回报,孩子做不到就是大逆不道。
4、其实非常简单,
5、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以身作则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就像种地,要经过播种、发芽、开花、结穗的过程,才能收获庄稼。
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维、语言和行为都在模仿家长,特别是在六岁之前的主人格形成期。
8、以为自己高学历、有阅历,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对孩子的安排,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反抗。
9、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
10、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11、严格要求应与关心爱护并重,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需要父母进行约束和引导。
1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父母们必须要重视。
13、因材施教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教育,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当教材。
14、感受着亲情与尊重,
15、网上一直流行着“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些都是说,父母双方只有一个经常陪伴照顾孩子,另一个却很少参与。
16、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用正确的行为、语言和教育方法引导孩子。
17、因为爸爸和妈妈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个像太阳,一个像月亮,缺一不可。
18、天生我才必有用,就算是一张卫生纸也有它的用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用之人。
19、现在很多家长喜欢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成长规律,过早让孩子接受与心智发展不符的教育,殊不知这是以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代价。
20、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完善自己,对孩子如此,对家长亦然。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不断付出和改变自己,陪伴孩子慢慢长大,最终完成自己的第二次成长。与为不可知的未来焦虑相比,努力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其实已经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自己完全能操控的部分,也是最可靠、最见效的途径。
1、父母感觉高孩子一等,不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喜欢教导、批评和训斥,拒绝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心声。
2、慈爱是一种本能,
3、这点要向国外的父母学习,摆脱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尝试和孩子成为朋友,达到共情。
4、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予以孩子理解、鼓励和帮助,而不是权威施压。
5、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则,监督孩子遵守并逐步建立自律的意识。
6、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干,只管学习就行了。
7、对孩子有求必应,无论要求是否合理;处处袒护孩子,无论行为是否正确。
8、换句话说,家庭教育决定了你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9、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越俎代庖:
10、养育孩子不是独角戏,必须注重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1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孩子的人格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人就和种花一样,需要区别不同花木的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13、所有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孩子。“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4、那就是“家长”的自我成长,
15、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长。
16、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如果整个社会没有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所以,学校教育固然对学生影响深远,但学校教育无法解决一个人成长中的所有问题。永远不要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学校里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
17、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
18、而是“父母”的修行。
19、而在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20、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1、习惯了因势利导,
2、您会发现——
3、但高质量的爱,
4、您善用了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