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句形容江水和海水涌动有如潮汐,明月跟随潮汐而生,表现了自然景色和自然规律的和谐美妙之处。
2、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3、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4、春江潮水连海平,
5、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6、《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海上明月共潮生。
7、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8、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9、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10、意思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1、这句话的精神内涵是“天地合,乃大悦”,表现出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赞叹,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经典之作。
12、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1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4、《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1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6、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17、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8、最有名的几句如下:
19、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20、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1、这句话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其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被认为是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
2、月照花林皆似霰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5、《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6、译文: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7、名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意思是: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8、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9、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一首长诗,默写频率最高的句子有:
10、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11、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3、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14、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5、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16、译文: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7、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
18、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19、—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了月光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6、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8、随波千万里,
9、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0、上白沙看不见。
11、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2、因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以描绘春江夜景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句精彩,所以每一句都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
13、海上明月共潮生。
14、名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5、何处春江无月明!
16、此句是该诗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7、译文: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18、《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9、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20、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
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江流宛转绕芳甸
3、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5、唐代:张若虚
6、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9、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0、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
1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5、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重点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照花林皆似霰,花底月华如雪。-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夜泊牛渚怀古,不应双照泪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