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人生大事,但除了房价,税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房产契税是交易中必须缴纳的税种之一,很多人对契税的计算规则一头雾水,甚至因不了解政策多花冤枉钱,本文将用通俗语言,从契税定义、税率标准、计算方式到减免政策,帮你彻底搞懂房产契税怎么算!
契税是以不动产(如房屋、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简单说,就是买房时交给国家的“过户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契税由买方承担,在办理房产证前需一次性缴清。
契税税率并非固定,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房屋性质
地区差异
各省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调整税率。
注意:税率以购房合同签订时间或房产登记时间为准,政策变动时可能存在过渡期。
计算公式:
契税=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计税价格如何确定?
案例演示
税率1.5%(首套>90㎡),契税=300万×1.5%=4.5万元。
税率2%(二套>90㎡),契税=500万×2%=10万元。
法定减免
地方优惠
契税和个税、增值税有啥区别?
契税由买方承担,个税和增值税一般由卖方缴纳(除非约定转嫁)。
税率会随房产升值变化吗?
不会,契税按交易时价格一次性缴纳,后续房产增值不补税。
逾期缴纳有啥后果?
每日加收滞纳金(约万分之五),可能影响房产证办理。
房产契税的计算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房屋性质、面积、地方政策三个关键点,就能精准预估成本,建议购房前通过税务局官网或中介核实最新税率,必要时咨询专业税务师,避免多缴或漏缴。
一句话总结: 契税=房价×税率,首套、二套差别大,地方政策要盯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