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厚度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在备孕、月经周期监测或妇科疾病诊断中常被关注,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究竟是多少毫米(mm)?答案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女性生理周期、年龄及激素水平动态变化,以下是详细解析:
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其厚度在月经周期中呈现规律性变化,通常分为以下阶段:
月经期(1-5天)
内膜脱落排出,厚度最薄,约1-4mm。
增殖期(6-14天,卵泡期)
雌激素促进内膜增生,厚度逐渐增加,从5mm增至7-10mm,排卵前可达8-12mm。
分泌期(15-28天,黄体期)
孕激素使内膜松软、富含营养,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厚度可达7-14mm,若未受孕,内膜会再次脱落,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
过薄(<7mm)
过厚(>15mm)
通过阴道超声(最常用)或腹部超声检查,需在月经周期特定阶段评估:
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并非单一数值,而是动态变化的,育龄女性在分泌期可达7-14mm,绝经后女性若超过5mm需警惕,定期妇科检查、关注月经变化,是维护子宫内膜健康的关键。
(字数:约7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