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八、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3、释义:人,如果没有志向,没有志气,就和禽兽一样了。孟子用近乎尖刻的语言,告诉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有志气、有理想,而不是只想着一日三餐。
4、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说。
6、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论出世与入世,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孟母说:“是你没礼貌,不是她没礼貌。《礼》不是说嘛,‘要入门时,先要问谁在里面;要上堂时,一定要高声说话;要进屋时,眼睛应该往下看。’这样可以使人在没有防备时,不至于措手不及。现在你到她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前也不说一声,使她这样坐着让你看见了,这是你没有礼貌,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貌。”
11、【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2、为什么不能像鲁大爷那样说白话文呢,譬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13、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14、孟子妻独处,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
15、其中,他最为著名的名言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性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生善良的,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同。
16、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17、亲仁:孟子认为亲近仁德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亲近仁者才能学习和践行仁义道德。
18、六、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只有通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和追求进步,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尽信书,不如无书。
3、禹以四海为壑。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6、真是掷地有声啊。
7、知者不惑:孟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部环境困扰和迷惑,他们会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8、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也要疼爱别人的孩子。
9、孟子说过很多意味深长的话,句句经典。
10、于是孟子感到很惭愧,不敢再说休妻的事了。
11、虽然我经常叫嚣着“我爱钱,钱使我快乐!”“好想买买买啊,买一条街,买一幢楼,买豪华游轮和飞机……”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感悟:孔子在登临泰山以后,就发现天下一览无余。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泰山很高,其实是在说人的眼界和心量。人的眼界越宽,心量越大,事情就越小,烦恼就越少。就好一片大海和一杯水,同时放进去一滴墨汁,它们所受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14、【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17、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9、他还说过“仁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真正的仁者不会因为物质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而是以人的幸福为快乐、以人的痛苦为悲哀。孟子的这些名言都表现了他的思想精髓,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真正的仁爱之道。
20、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呢?
1、我最欣赏他对金钱的态度:“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人之相知也,贵相知之深者。孟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入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努力了解他人,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友谊。
3、【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4、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顺天者成,逆天者亡。
8、感悟:道家讲“无为而治”,和这是一个意思,“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不能做,才会知道该做什么,才能“无所不为”。比如去学校读书,首先要知道校规校纪,才可能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会处处犯错,手忙脚乱,怎么还能学习好?
9、说得好有道理,但做起来很难啊。
10、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
11、似乎又可以写篇论文了《论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
12、释义:抬起头无愧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不欺人、不自欺,此心光明,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无忧无惧。
13、释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具备,那么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成就大义。这并不等于说要重义而轻生,生是义的载体,义是生的价值所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舍生取义何尝不是另一种生。
14、有为者亦若是。
15、【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17、孟子论做人:“人不可以无耻。”
18、感悟:这句话是说在打仗时,逃跑后退的那些士兵,退了五十步的还笑话退了一百步的。这句话看似笑话,其实认真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样,我们也经常笑话别人,何尝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19、他和孔子一样,都是苦孩子,幼年丧父,由寡母一手拉扯大。
20、三、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3、人生的三种快乐:其一,父母健康长寿,兄弟团结友爱;其二,做人无愧于天地和他人;其三,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
4、感悟:作为一个君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当遭遇逆境的时候,要反躬自省,坦然面对,不可怨天尤人。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遇到一点不顺,就怨天尤人,那就是小人了。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7、有恒产生而无恃乎于物:孟子强调只有持久而坚定的努力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不应依赖外部因素。
8、释义:天道昭彰报应不爽,上天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改变它的规则。合乎天理的自然可以和天地共存,反之逆天而为只能一败涂地。做人做事不可以没有敬畏之心。
9、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0、善良的人待人友爱,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11、四、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孟子偶尔也会讥讽某些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又如“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6、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
17、【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
19、【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20、富贵不淫荡,贫贱不动摇,威武不屈服!
1、感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越是在忧患磨难之中,人就越容易得到锻炼,成长的就会更快;越是喜欢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就越容易堕落衰亡。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孟子提倡持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取得成就并获得乐趣。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孟子的妻子在屋里休息,两腿叉开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她这个样子,告诉他母亲说:“我妻子没有礼貌,请把她休了。”孟母说:“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她两腿叉开坐着。”孟母说:“你怎么知道她这样呢?”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
6、什么是快乐呢?
7、如何教育学生,孟子也有独到见解。
8、仁者无敌:孟子认为真正具备仁德的人是无敌的,因为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信任。这些名言展示了孟子丰富的思想和对人性、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更重要的是,孟子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引导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名言,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我,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孟子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敦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
11、人心可以类焉: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力量,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被塑造和改变。
12、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3、他被称作亚圣,是仅次于孔夫子的圣贤。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论学习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7、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8、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和名言对中国古代以至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民为贵:孟子强调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君主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20、释义:完全相信书上说的,就成了教条主义了,那还不如没有书的好。读书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于学以致用,而不是成为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