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王,由于年幼,朝政由丞相吕不韦和太后赵姬等人把持,直到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时,才正式亲政,并迅速铲除了嫪毐叛乱,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
从公元前247年登基到公元前210年去世,嬴政共在位37年,前9年(前247—前238)为幼年时期,政权由权臣掌控;后28年(前238—前210)为亲政时期,他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自称“始皇帝”。
统一六国(前230—前221年)
嬴政亲政后,任用李斯、王翦、蒙恬等能臣良将,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并修建驰道、长城,加强国家治理。
焚书坑儒(前213—前212年)
为加强思想控制,嬴政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占卜、农业之外的书籍,并坑杀数百名儒生,以消除异见。
修建阿房宫与骊山陵
嬴政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未完工)和规模宏大的骊山陵(即秦始皇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五次巡游与求仙问药
嬴政晚年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多次东巡寻找仙药,最终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今河北广宗)。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巡游途中病逝,享年49岁,由于生前未明确立储,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篡改遗诏,逼死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帝(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无能,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在公元前206年灭亡,仅存15年。
嬴政在位37年(前247—前210),其中亲政28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后世两千余年的政治格局,尽管秦朝短命而亡,但嬴政的许多制度(如郡县制、统一文字等)被后世王朝继承,影响深远,他的统治既充满辉煌成就,也因严刑峻法、劳民伤财而备受争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