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5、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6、这是因为山水田园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们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和生活情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9、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2、《江雪》柳宗元
13、在春天开的那些大红大紫的花朵都凋谢的时候,布谷鸟的声声啼叫唤来了夏天,我行走在两边种有桑麻的道路上,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1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5、《过故人庄》孟浩然
16、表现情感: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8、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作者:孟浩然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5、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7、此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感染力强,是常建的代表作,也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8、三、梅花绝句·其一
9、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3、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14、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15、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16、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18、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19、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20、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1、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3、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4、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5、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7、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8、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10、解释: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11、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12、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
13、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但真正练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渊明乎!
14、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15、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16、意象:松柏、竹、梅、菊、兰、蝉、蜂等。
17、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1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2、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3、“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
5、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8、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9、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10、——“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
11、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3、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1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5、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16、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1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常将竹叶报平安
1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3、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4、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5、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6、“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7、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9、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10、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表现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13、意象:古迹、古人、六朝、水、草、月、烟
1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5、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诗人“怅恨”什么呢?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
16、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忆曩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17、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18、他抒发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1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20、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