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阿无心——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2、以水济水: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3、众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
4、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5、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6、移商换羽——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
7、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舵;再作道理。”
8、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9、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10、出处:晋·干宝《晋记·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
11、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12、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13、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14、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15、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16、答:随声附和的人用虫喻人可说像应声虫。比如随声附合的人像应声虫。随声附合的人是本体,应声虫是喻体,像为比喻词,这样写形象生动。
17、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8、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石林说王导只是随波逐流底人;谢安却较有建立;也煞有心于中原。”
19、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20、攀葛附藤[pāngěfùténg]
1、众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
2、鹦鹉学舌——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3、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4、水母目虾: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5、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6、出处: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六十八回:“安本意欲攀葛附藤,想靠王太后为护符,偏偏王太后告崩,无势可援。”
7、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8、随声附和的人是指在别人发表观点或意见时,不考虑其正确性或可行性而只是盲目地附和或赞同的人。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可能出于希望获得别人的好感或者为了避免产生冲突。但是,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能会让别人对自己的真诚度产生怀疑。因此,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应该尊重彼此的观点,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盲从或随意附和。这也是一个培养自己思考能力的好机会。
9、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10、依阿无心: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11、随声附和是指在别人说话时,立即跟着说出相同的话或者表示同意。带舌则是指言辞巧妙,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结合这两个概念,可以形容为“巧舌如簧、巧舌如簧、巧舌如簧”。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能够灵活运用口才,善于随声附和,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的人通常能够在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得对话更加流畅和愉快。
12、比喻拉拢关系,趋附权势。
13、移商换羽:本指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①比喻事情起了变化。②比喻随声附和。
14、人云亦云[rényúnyìyún]
15、应声虫——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16、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17、人云亦云: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18、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19、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20、唯唯连声: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1、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2、②比喻随声附和。
3、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4、人云亦云,唯唯诺诺,等
5、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近反义词近义词吠影吠声吠形吠声拾人牙慧耳软心活人云亦云反义词独立思考各持己见各抒己见独持异议
6、此唱彼和:彼:那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7、水母目虾——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8、依阿无心yīēwúxīn: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9、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10、成语解释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11、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