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客数千人,无贫贵贱,皆招致之。
2、孟尝君,是齐国的丞相,战国四君子之一,是齐国的名士和政治家。他曾经帮助齐王建“下齐七十余城”,被封为“东武城侯”。
3、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大公子
4、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5、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盛情款待了他。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再与您交战。
6、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
7、,因田甲叛乱事出奔魏,任魏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
8、成语典故:一字千金
9、门下养食客三千。
10、平原君的身世可谓异常显赫。他原名赵胜,是赵国的皇亲贵族,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而他的弟弟则是惠文王,而且他也一直担任赵国的丞相之位。
11、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
13、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4、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15、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6、,率兵救赵邯郸之围,七年,北伐灭鲁。
17、《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著.
18、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9、有一次他游经赵国,当时的赵国正处在被秦军围攻的生死时刻,鲁仲连用自己的才智说退了秦国的使者新垣衍。平原君因此要封赏他,但是鲁仲连再三图推辞,还说道拥有杰出才能的人之所有能被天下的人所崇敬是因为他们帮助别人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出于想要报酬。如果我收取了你的赏金,那我不就变成了生意人了吗?在说完这番让人钦佩的话语之好,就向平原君请辞,此身不再见面。
20、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21、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最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22、春申君,是楚国的公子,战国四君子之一,是楚国的名士和政治家。他曾经多次出使各国,并且曾经担任过楚国的国相。
23、战国四大公子指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24、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人。
25、平原君欲封鲁仲连的典故
26、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27、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28、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绝嗣无后
29、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30、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31、齐襄王继位后,他居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32、晋鄙未得魏王令,拒不交权,魏无忌身旁勇士朱亥即出袖中铁锤,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
33、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34、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35、“春秋四君子”一般指的是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这四个人。
36、后三年,秦国日夜遣使恭贺魏无忌取代魏王称王,被魏王猜忌,遂退隐。
37、魏遣将军晋鄙救赵,此时适逢秦遣使遍告诸侯:吾旦暮且下赵,诸侯敢有救赵者,下赵之后,即引兵攻之。
38、信陵君:窃符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