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宝、钻石和宝石交易中,“克拉”(carat)是一个常见的重量单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具体代表多少克,一克拉究竟等于多少克?它的起源又是什么?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克拉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克拉(ct)是宝石质量的国际标准单位,其定义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在1907年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正式确立:
1 克拉 = 0.2 克(精确值)
也就是说:
这种换算关系在全球珠宝行业通用,确保交易和评估的准确性。
“克拉”一词源自希腊语“keration”(意为角豆树的种子),在古代,人们发现角豆树的种子重量相对均匀(约0.2克),因此用它作为称量宝石的天然砝码,直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测量的进步,克拉才被标准化为0.2克。
对于小于1克拉的宝石,常用“分”(point)作为辅助单位:
这种细分方式便于描述小颗粒宝石的重量,尤其在婚戒或碎钻镶嵌中广泛应用。
克拉是衡量宝石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包括净度、切工和颜色)。
但需注意,克拉仅表示重量,而非尺寸,两颗1克拉的钻石可能因切工不同而显得大小不一。
除了克(g),克拉还常与以下单位换算:
了解“一克拉等于0.2克”不仅有助于购买珠宝时避免被误导,还能更理性地评估宝石的价值,无论是投资收藏还是日常佩戴,掌握这一基本单位都能让你在璀璨的宝石世界中更加游刃有余。
(字数:约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