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谦大宏

首页 > 问好 / 正文

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50字 集合84句

2024-06-09 14:02:03 问好

一、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1、帙:书套,指书卷

2、一、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如下:

3、出生日期:582年

4、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被免了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5、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李密就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6、【悬梁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侯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到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7、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8、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9、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10、鞯:衬托马鞍的垫子

11、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12、逝世日期:619年1月20日

13、意思为:苏秦刻苦学习,在读书想睡觉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

14、李密书挂牛角故事一:

15、悬梁刺股意思是头发绑在房梁上,用锥子往大腿上刺,比喻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16、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7、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18、李密主上本是北周和隋朝贵族,而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衰落了。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密大概在15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武职,在隋炀帝宫里当差。有一天,隋炀帝看到李密后,觉得这少年天性太活跃,怕他在宫里惹事,就将他赶出宫去。

19、成语牛角挂书的老人是杨素。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

20、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二、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50字内容

1、意思为:孙敬,字文宝,非常热爱学习,早晚不停读书。至于睡眠疲劳睡时,用绳子拴住头,悬挂在屋顶梁。

2、例句: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3、关:指函谷关

4、后来,他听说离家二十里外的缑山,住着一个名叫包悦的人,很有学问,尤其精通《汉书》,便天天起早步行前去求教。时间一久,母亲见他天天来回走路,过于劳累,便让他骑着家中的一头耕牛去缑山。这一来,倒给李密提供了争取时间读书的机会,他常常骑着牛看书。

5、听说缑山有位名士包恺,就前去求学。李密骑上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最后,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6、东汉时,有一叫孙敬的年轻人,很爱学习,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

7、按辔:按捺住马鞍

8、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用来告诉人们要勤奋读书、好好学习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也是其中的一个。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密便是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的那个李密。

9、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是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10、参考资料来源:

11、适:恰逢,正赶上

1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13、杨广道:“这么小的孩子,又这样聪明伶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定能成为我朝有用之材。你抽空告诉他,不要再干宿卫的差使了!”事后,许文术把皇帝的意见说给了李密,李密听了大喜,立即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不会友,不见客,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14、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15、悬梁刺股”的意思:

16、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17、出处: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18、“悬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9、回到家,家人对他也很冷淡,都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很大。

20、头发绑在房梁上,锥子刺痛大腿来提起精神学习。其中“梁”指房梁。“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也称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成语是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三、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50字怎么写

1、密:李密,隋末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2、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3、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4、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5、出处: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你与他每日不曾离,直这般废寝忘食。”译文:你和他每天都不曾分离,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6、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来增加自己的学识。他经常读书到深夜,这时就会困倦打瞌睡,但他还要学习,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拿锥子来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突然的刺痛使他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7、识度:见识和风度

8、字:玄邃,一字法主

9、李密书挂牛角故事二

10、非若等辈:不同于你们这些人。若,你,你们

11、“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12、杨玄感于是就与李密结为知己。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并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运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李密到了瓦岗军后,取得了瓦岗军领袖翟让的信任,被推为首领。

13、比喻读书勤奋。

14、牛角挂书故事概括隋朝的李密少年时,发奋读书。

15、有一天,隋炀帝杨广外出行猎回宫,看见李密正与伙伴对打、跑跳、纵跃,动作机敏,似龙腾虎跃,很是精彩。炀帝看了感到惊奇,遂问随从大臣许文术说:“这个黑孩子是谁家的,小小年纪,武艺竞如此高强?”许文术禀报说:“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名叫李密;由于他父亲的关系,给他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

16、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17、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8、“牛角挂书”成语解释:

19、杨素与李密交谈了一会儿,发现李密谈吐不凡。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时才能,都在你们兄弟之上,你们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后来杨玄感果真前来结交李密,两人成了朋友,这就是牛角挂书的故事。

20、“刺股”的故事:

四、牛角挂书成语故事200字左右

1、“悬梁刺股”的出处:

2、“你是哪儿的书生?”

3、大业:隋炀帝年号

4、战国时期一个叫苏秦的政治家,他虽有雄心壮志,但因他年轻时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去做事,都不受重视。

5、我们对待也要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经过刻苦的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坚定目标,并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有所成。

6、《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7、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李密后面赶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悄悄勒紧马缰在后面跟了一段。杨素发现李密自始至终读得十分投入,便忍不住赞叹道:“谁家的少年如此刻苦!”李密在宫中当差时见到过越国公,于是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

8、“《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9、表达意思: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

10、有时候,孙敬读书甚至读到三更半夜,这时候他很容易犯困打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左思右想,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突然灵机一动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累了打瞌睡时,只要一低头,绳子就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因疼痛而清醒起来,这样他就可以再继续学习了。孙敬这样孜孜不倦的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1、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2、于是李密回家放牛为生。不甘心就此潦倒一生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发奋读书。一天李密听说缑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于是刘骑上一头牛前去求教,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

13、在位时间:617年-618年1.

14、因:于是,因此

15、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成语

16、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7、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8、二、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9、李密是隋炀帝杨广的东宫护卫。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20、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译文:孔子晚年喜欢读《易》,读《易》的时候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五、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20字

1、别名:李玄邃、李法主

2、“你读的是什么书?”

3、李密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自幼生得虎背熊腰,黑皮肤,大眼睛,喜欢舞枪弄棒。到七八岁的时候,他便练就了一身武艺。不久,李宽去世,李密继承父爵,封蒲山公,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但因年龄太小,上司对他要求不严,故平时常在街头与人习武为乐,常常赢得围观群众的喝彩。

4、“悬梁”的故事: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