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持之以恒
2、翻译:公儒学传统;淳朴敦厚笃成;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3、比如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4、朝代:中华民国初年
5、出处:·《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6、出处:《梁书·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7、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8、翻译:遇到大雨;贼决黄河保护自己。转动激励兵团;坚持不松懈;贼兵走投无路乞求投降;于是又濮阳
9、作者:姚思廉
10、持之以恒【拼音】:chízhīyǐhéng【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例句】: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11、出处:·《鹤林玉露》:“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授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亦作“滴水穿石”。
12、白话释义:也说滴水穿石。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13、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锲:雕刻;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4、《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14]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
15、持之以恒,汉语成语,拼音是chízhīyǐhéng。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出自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
16、水滴石穿,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
17、锲而不舍坚持不渝半途而废坚不可摧坚持不渝坚定不移坚甲利兵坚苦卓绝坚强不屈坚韧不拔持平之论持之以恒持之有故各持己见坚持不渝旷日持久老成持重相持不下哀而不伤爱不忍释爱不释手安不忘危按兵不动按捺不住百读不厌百年不遇常备不懈始终不懈夙夜匪懈无懈可击倾摇懈弛孜孜不懈
18、白话释义: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19、【释义】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20、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1、三、坚持不懈
2、作者:北洋政府
3、五、水滴石穿
4、白话释义: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曰:“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
6、【示例】:夫固谓一人~,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7、二、锲而不舍
8、该成语是【锲而不舍】
9、白话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要~。
10、不停的雕刻是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词语,不是成语。铁杵磨成臻功到自然成,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目的明确,有目标,有信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11、一、始终如一
12、《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翻译:张乖崖在崇阳县令;一个官员从库中出;头巾下有一钱。张乖崖杖的。官员说:‘一钱什么问题?于是打我啊!张乖崖提笔判说给’:“一天一钱;千日千钱;用绳子不停的锯木头,木头才会断;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也有“滴水穿过石。
14、白话释义: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15、始终如一、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水滴石穿。
16、翻译:凡是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17、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出处:《清史稿·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阳。”
19、【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20、表示坚持不懈的四字词语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铁杵成针、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百折不挠等。
1、作者:罗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