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摘抄 / 正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下一句是啥?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5-07-23 14:38:43 摘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全诗仅28字,却以凝练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与家国情怀,这句诗的背景、含义及下一句究竟有何深意?让我们从历史、文学和军事角度一探究竟。

诗句的完整结构与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写于盛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借古讽今,既歌颂了名将的功绩,也暗含对当时将领能力的隐忧,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下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点明了主题:只要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仍在,外敌便无法越过阴山入侵中原,阴山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分界线,战略意义重大。

关键词解析

  1. “龙城飞将”指谁?

    一说为西汉名将卫青(曾奇袭匈奴圣地龙城),另一说为“飞将军”李广(以善战闻名),诗人可能将二者合称,代指能保家卫国的将领。

  2. “胡马度阴山”的象征意义
    “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阴山”是天然屏障,诗句隐含对边疆安宁的渴望,也暗讽当时将领的平庸。

诗句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1. 艺术手法
    王昌龄以“秦月汉关”起笔,跨越时空,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凸显战争的长久性;后两句则通过假设和对比,强化了名将的重要性。
  2. 历史呼应
    盛唐虽强,但安史之乱后边疆危机加剧,此诗既是对汉朝名将的追忆,也是对唐朝军事现状的反思。

为何这句诗至今流传?

  1. 爱国情怀的共鸣
    “不教胡马度阴山”传递了捍卫国土的决心,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深度契合。
  2. 名将文化的象征
    诗中“飞将”已成为英雄形象的代名词,后世如岳飞、戚继光等均被类比于此。

延伸思考:名将与时代的关系

王昌龄的诗暗含一个永恒命题:杰出将领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反观当下,诗句亦可引申为对各行各业“领军者”的期待——无论是科技、文化还是国防,都需要“飞将”般的引领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仅是唐诗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提醒我们:英雄与屏障(如阴山)同样重要,而铭记历史,方能更好守护当下。

(全文约75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