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感悟:孔子在登临泰山以后,就发现天下一览无余。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泰山很高,其实是在说人的眼界和心量。人的眼界越宽,心量越大,事情就越小,烦恼就越少。就好一片大海和一杯水,同时放进去一滴墨汁,它们所受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3、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多为天下众生着想,多做利益天下苍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时候,更要坚守道义,做好自己,为世人做个榜样。
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0、感悟: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为人师。为什么好为人师?因为自以为是,盲目自大,这样就会招来两个祸患:一是故步自封,难以进步;二是让人讨厌,遭人痛恨。
11、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12、感悟:什么是伟大的人?伟大的人就是能够保持本性、本心,保持纯洁善良的心。《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本性本善,只是被后天的环境和习气所影响,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我们也能够保持先天的本性,那就也和伟人一样了。
1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5、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四、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孟子》名言警句座右铭
2、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三、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5、八、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1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感悟: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很多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或者付出一点,就要舍一得万报,一本万利,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开始怨天尤人了。
13、一、注解人学养好。杨逢彬先生是国学大师杨树达的嫡孙,文史名家杨伯峻的堂侄。有学者评价他们“一家三代治论语”。此外,杨先生曾师从北京大学教授郭锡良治学,而郭教授则是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的弟子。可以说,杨逢彬先生继承了家学,但又不局限于家学。
14、感悟:道家讲“无为而治”,和这是一个意思,“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不能做,才会知道该做什么,才能“无所不为”。比如去学校读书,首先要知道校规校纪,才可能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会处处犯错,手忙脚乱,怎么还能学习好?
15、感悟:作为一个君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当遭遇逆境的时候,要反躬自省,坦然面对,不可怨天尤人。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遇到一点不顺,就怨天尤人,那就是小人了。
16、四、简化字。适合小朋友。
17、三、不断修订。本书2015年的时候出过繁体横排版,在学术界影响不小。此次又加以修订,郭锡良先生称赞“在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无疑又跨进了一大步”。
18、感悟:读书是好事,但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死搬硬套,如果盲目迷信书本,不加分析辨别,那就变成书呆子了,还不如不读书好一些。
1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2、六、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感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越是在忧患磨难之中,人就越容易得到锻炼,成长的就会更快;越是喜欢享受安逸舒适的生活,就越容易堕落衰亡。
5、感悟:这句话是说在打仗时,逃跑后退的那些士兵,退了五十步的还笑话退了一百步的。这句话看似笑话,其实认真反思一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样,我们也经常笑话别人,何尝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7、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