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摘抄 / 正文

精神抖擞是啥意思?精神抖擞什么意思

2025-06-14 12:50:56 摘抄

“精神抖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文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神采奕奕、干劲十足的状态,它像一剂“能量补药”,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但这个词语背后究竟有哪些故事?如何正确使用它?本文将为你详细解读。

字面与深层含义

从字面看,“精神”指人的精气神,“抖擞”原意为抖动、振作(如“抖擞衣服”),合起来,成语描绘的是人摆脱萎靡,焕发活力的样子。

  • 清晨场景:“他晨跑后精神抖擞地走进办公室。”
  • 比赛前夕:“队员们口号响亮,个个精神抖擞。”

深层上,它还隐含“由内而外的自信感”,西游记》中孙悟空“抖擞金箍棒”的描写,既指动作利落,也体现斗志昂扬。

历史渊源与文学用例

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赠邻里往还》中写:“形骸劳碌外,抖擞有无中”,已暗含振作之意,明代小说《水浒传》更直接使用:“那汉子精神抖擞,棍法精熟”,塑造了习武之人的英姿。

近代文学中,鲁迅在《故事新编》里用“抖擞”形容大禹治水时的专注状态,赋予其“坚韧不拔”的延伸意义。

现代应用场景

  1. 职场激励:领导常说“希望大家精神抖擞迎接新项目”,强调团队士气。
  2. 运动领域:解说员评价运动员:“第三局开始,她眼神锐利,精神抖擞!”
  3. 日常生活:朋友熬夜后喝咖啡提神,你调侃:“哟,现在精神抖擞了?”

需注意,该词多用于褒义,若说“他通宵打游戏后精神抖擞”,会带反讽效果。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 容光焕发(侧重外貌)
    • 生龙活虎(侧重行动力)
  • 反义词
    • 无精打采
    • 萎靡不振

文化心理与科学依据

从心理学看,“精神抖擞”状态与多巴胺分泌有关,当人充满目标感时,身体会自然呈现昂首挺胸、步伐轻快的姿态,中国传统养生学也认为“气足则神旺”,与成语不谋而合。

“精神抖擞”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保持这种状态都能事半功倍,下次当你看到有人意气风发时,不妨用这个词精准表达——毕竟,语言的力量,也能让人“抖擞”起来!

(全文约72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