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谦大宏

首页 > 摘录 / 正文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摘录 摘抄48句

2024-06-15 20:00:08 摘录

一、人间词话主要内容摘录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5、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6、看了这本书,有很深的感触,王国维先生那种深刻的批判思维,以及书中所体现那种情怀,那种境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从书中体会得到那种境界,从而来提升自己,让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7、书中还以深刻的讽刺手法来揭露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抨击贪污腐化的官员,并且告诫广大百姓要勤俭节约,不要贪图虚名。总之,《人间词话》用其独特的文字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将人类在人间的种种烦恼和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8、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9、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10、《人间词话》是一部颇有影响的文学评论著作,作者为我国清末学者王国维。

11、人间词话是我国古代一种流行的儿童文学形式,它借用了节日、动物、物体、山水等生活场景,用押韵的方式渴望用孩子的纯真思维去述说,以做饱暖人心、安抚人欲的简单典故小诗,从而感受人生的节奏和美丽的人生。

12、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纵使盟誓终不复,人间只有相思份

13、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14、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

15、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表达了人们在人间的种种烦恼,比如贪图虚名、奢侈贵气、爱慕美色等,以及人们面对种种困难时不能放弃希望、勇于战胜困境等。

16、第一阶段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终将碌碌无为。第二阶段,我们拥有了理想之后,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纵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阶段是说在我们辛勤努力之后,终将会有那么一天,无论成功与否,蓦然回首,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17、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8、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19、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

20、《人间词话》是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人间词话》的主张和论述,大致将其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九则,基本是围绕“境界”的观点来评论词之准则,可以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纲领;从第十则一直到全书结尾,根据时代的先后评价了唐代李白到清代纳兰性德等数十位著名词家的词作,是具体的论述批评部分。

二、人间词话主要内容摘录大全

1、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纵使盟誓终不复,人间只有相思份。

2、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虽然以《人间词话》为名,但是所批评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词”,也有诗歌和小说等。

3、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4、“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6、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7、稼轩之词,多见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

8、主要内容: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9、人间词话不是只有十则,只是这十则流传最广。其实人间词话上卷有64则,下卷有50则。附录还有一些删稿和补遗。

10、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1、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12、我们所谓的“境”,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13、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14、人间词话写的是: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而成的总结性理论词话著作。

15、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16、你好,人间词话是一本古代文学批评的著作,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毛晋。此书主要讲述了古代词的发展演变和特点,以及词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魅力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涉及到了作者对于当时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的看法和评价。总体上,人间词话是一本关于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17、可能听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先生认为成大事的人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18、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19、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20、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间总被思量误。

三、人间词话主要内容摘录50字

1、《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境界说。

2、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3、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4、这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

5、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6、《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采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结构严谨,内容新颖。

7、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8、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