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思潮?
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为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它不仅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标准,更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这种价值观不受特定文化或社会结构的限制,而是基于人类共有的理性、良知和道德情感。
普世价值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公平、正义和自由。公平是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正义是指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弱者,惩罚恶行;自由是指个人在社会中享有选择和表达的自由。
普世价值孕育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例如,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是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是“人民的权利”或者“统治归于人民”。这种理念强调了全体人民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的重要性。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易被混淆。普世价值强调的是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原则,而绝对真理则涉及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西方“普世价值”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所谓“普世价值”,就是具有永恒性、世界性、普遍性的价值,是对所有时代所有人都适用的价值。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普世价值”具有超时空、超阶级的适用性,适用于所有人;二是“普世价值”具有绝对的永恒性,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空间。
在《发明人类》这部大著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勾画了一种跨文化的平等观念从远古的共同人类时期到当今的人权时代之间的漫长衍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断。这些论断在讨论共同人类的最初构想时,指出共同人类的构想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探讨“普世价值”的也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普世价值”进行了批判性探讨,经过百家争鸣,从中吸取了有益经验,提高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二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旧有的统治性价值体系崩塌,而新的价值体系未能完全接替其位置,导致价值论虚无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