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3、薪:柴草;胆:苦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4、元·脱脱《宋史·胡宏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2]
5、为了扭转劣势,他带领全体员工力拼业绩,真是卧薪尝胆,艰苦备尝啊!
6、卧薪尝胆,是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7、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8、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9、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10、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1]
11、“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3]
12、后用“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3、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14、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5、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16、出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7、该成语意思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8、吴王阖闾攻打越国兵败身亡,其子夫差即位,为报仇雪耻,夫差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数年之后终于灭越。
19、【含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0、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指勾践为了雪耻,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后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1、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2、成语解释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3、只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就算身处逆境,也有成功的希望。
4、卧薪尝胆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3]
6、卧薪尝胆”:卧:睡。薪:柴草。睡在柴草上,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尝苦胆。
7、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8、该成语的构词方式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
9、项羽在攻打吴国时,曾经被刘邦打败,失去了大好机会。在这段时间里,他时刻铭记着失败的教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和外功,最终成功打败吴国,一举成为霸主。此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轻易放弃或失去信心,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地努力和修炼,以期在未来能够再次取得胜利。
10、史记原文摘录:“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1、卧薪尝胆拼音:wòxīnchángdǎn简拼:wxcd近义词: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反义词: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2、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13、“卧薪尝胆”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失败之后,不断地努力、苦练、磨砺自己,以期重振雄风,取得胜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卧薪尝胆,三江而后可以图吴。”
14、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种态度,只有坚韧不拔、不断努力,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15、另一种说法:
16、北宋·《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
17、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
18、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9、宋·陈亮《与叶丞相》:“奈之何,其度日之悠悠也。前之悠悠已十年矣,而后之悠悠特未可知,孤圣天子坐薪尝胆之本意。”[2]
20、《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蒲松龄《自勉联》也写到勾践的故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呑吴。”
2、为了夺回足球联赛冠军,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埋头苦练。
3、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4、成语来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6、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
7、清·蒲松龄《自勉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5]
8、【拼音】:wòxīnchángdǎn
9、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