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东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辽宁省常住人口约为4185万人(2022年末数据),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5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4375万人相比,十年间人口减少约190万,呈现负增长趋势,主要受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
城乡结构
辽宁省城镇化率较高,2022年达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65.2%),但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部分县域空心化现象明显。
年龄与性别
负增长持续
辽宁省自2015年起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转为负值,2022年出生率仅5.8‰,死亡率8.9‰,自然增长率为-3.1‰,叠加人口外流(年均净流出约10万人),总人口逐年下降。
外流与回流并存
经济转型压力
传统重工业(如钢铁、煤炭)衰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就业机会减少,加剧人口外流。
生育意愿低迷
高教育成本、低工资水平抑制生育意愿,2022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仅0.9,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
政策应对
辽宁已出台多项措施,如延长产假、发放育儿补贴、鼓励“银发经济”,但效果尚待观察。
专家预测,到2035年辽宁人口可能降至4000万以下,若想扭转趋势,需通过产业升级、优化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增强吸引力,同时探索“人口质量红利”替代“数量红利”。
辽宁省的人口问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缩影,其应对经验将为区域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