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能补拙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解释:勤奋能够弥补不足。造句:他的手脚虽然慢,但勤能补拙,因为坚持不懈,一天做出的活也不在少数。
2、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3、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4、精进不休、悬梁刺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5、同时,窦禹钧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禹钧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6、好事多磨!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我们不要害怕付出,回报回来的,只是时间早晚;但是我们也不要相信苦难是应该的
7、成语出处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彻底革命。”
8、发奋图强、滴水穿石、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博览群书、豁然开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迎刃而解、手不释卷、
9、励志就是励精图治,指向远方
10、答案有很多给你一部分参考
11、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12、闻一多虽然在47岁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但其著书立说甚丰,著作估计有500万字。闻一多还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典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这些都与闻先生的好读书是分不开的。
13、奋发图强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造句:我祝愿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14、致:尽,极。志:心意,志趣。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也作“专心一志”。
15、此后一个晚上,窦禹钧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16、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17、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18、【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发奋图强
19、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他出身农家。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0、在一个夜晚,他梦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禹钧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1、三顾茅庐: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三次诚心拜访,终于打动诸葛亮,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舍生取义的事例1:
3、【拼音】:wòxīnchángdǎn
4、磨杵作针、精诚所至、笃志好学、断织劝学、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巨集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学相长
5、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6、有一次,他在室外看书,由于着了迷,结果一条大蜈蚣爬到他的鞋子上也不知道。从旁经过的嫂子看到后惊叫起来:“蜈蚣咬你的脚啦!”闻一多还以为嫂子同他开玩笑,没有理睬,继续读书。他的侄儿眼疾手快,抓过一把笤帚把蜈蚣扫到了地上,又狠狠踩了两脚。谁知闻一多不领情,还怪侄儿胡闹,打断了他读书的兴致呢!
7、囊萤: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也作“囊萤积雪”。
8、四字的励志成语
9、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小时候的刻苦练功长大报效国家的事情
10、釜:古代用来烧饭的大锅。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也作“沉舟破釜”。
11、悬梁刺骨:国时期苏秦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12、作为大哥,你应该以身作则,怎么能带头胡闹呢?
13、闻鸡起舞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造句: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
14、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15、积极向上的励志成语故事是《九死一生》,其中蕴含着正能量的信息。
16、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17、以:用;身:自己,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大家做出榜样。
18、破釜沉舟:战国时期,楚国将领项羽率领军队与秦军作战。在一次战斗中,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意味着无退路可言,只能全力以赴。这种决心和勇气激励了士兵们,最终楚军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临困境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全力以赴。
19、舍生取义的事例4:
20、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1、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
2、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3、以下是几个与奋发图强相关的成语故事:
4、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5、褒贬色彩褒义
6、战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7、韬光养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将叫孙膑。他年轻时曾经在秦国学习军事,并且深知秦国的实力强大。为了保护齐国,孙膑建议齐王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暂时隐藏实力,等待时机。齐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齐国逐渐壮大,最终成功击败了秦国。
8、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9、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10、后来,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11、三国成语励志故事【巢毁卵破】
12、自强不息: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
13、答案是卧薪尝胆。
14、舍生取义的事例2:
15、【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6、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
17、他不仅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18、《论语·子路》
19、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20、精进不休:指人不停追求进步。
1、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2、四面楚歌: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3、拙:笨拙。勤奋能够弥补因天生的笨拙而造成的不足。
4、张三一直不忘“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他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大官,也为自己追求梦想的精神树立了榜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努力,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个人在划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河里。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跳下水去找剑。当他回到船上时,发现船已经漂移了,记号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剑掉下去的地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不要固守旧有的方法。
8、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9、【出处】: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10、“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11、过门不入: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12、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13、磨杵作针解释: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磨针溪》:“彭山象耳山下,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还,卒业。”造句:只要工夫下得深,总有磨杵作针的一天。
14、持之以恒:努力学习,持之以恒。
15、成语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16、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17、窦禹钧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禹钧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18、故事讲述古代有一位年轻人,名叫张三。他非常聪明、勤奋,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大官。但他出身贫寒,学历也不高,所以大家都认为他的梦想只是一种幻想。
19、然而,张三并没有被别人的眼光打败。他一直坚持学习,努力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几年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官员,并一步步地爬上了官场的高位。
20、这种正面的信息可以激励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要敢于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最终变成更好的自己。
1、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态积极,坚强不屈,勇敢迎接挑战,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取得最终的成功。
3、【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5、精卫填海:相传古代有一只鸟叫精卫,它的母亲被大禹治水时溺水而亡。为了报仇,精卫决定填海。它每天捡起一颗石头,飞到大海边投入,希望能填平整个大海。尽管任务艰巨,但精卫坚持不懈,最终填平了一部分海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举例造句】:他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书法家。
7、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禹钧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8、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要~。
9、【举例造句】: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10、励志的四字成语1
11、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经历了九次生死考验的人最终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12、舍生取义的事例3:
13、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14、【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5、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16、也说积沙成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