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个签 / 正文

玉石俱焚是啥意思?玉石俱焚什么意思

2025-07-16 11:58:29 个签

“玉石俱焚”是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美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这个成语背后既有深刻的历史典故,也蕴含着中国人对极端冲突的警醒。

成语的起源与字面解读

“玉石俱焚”最早见于《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描述的是夏朝时期,大臣胤征奉命讨伐叛乱时,用大火焚烧昆仑山(昆冈)的场景,昆仑山以产美玉闻名,但大火无情,无论珍贵的玉石还是普通的石头,都被一同烧毁,后人借此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善恶、优劣难以区分,最终共同毁灭。

“玉”象征美好、珍贵的事物(如贤人、正义),而“石”代表粗劣、普通的存在(如小人、糟粕),两者本应被区别对待,但在极端情况下,却可能因冲突或灾难一同消亡。

历史中的“玉石俱焚”

  1. 战争与政治斗争:古代战争中,围城战术常导致平民与士兵共同遭难,例如三国时期曹操围攻邺城时,曾引漳河水灌城,城内无论敌友皆受其害。
  2. 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儒家经典与百家学说一同被毁,被视为思想领域的“玉石俱焚”。
  3. 现代启示:核战争的威胁下,“全人类毁灭”的担忧也与这一成语的寓意相通。

哲学与道德反思

这一成语揭示了两种深层思考:

  1. 代价的残酷性: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时,盲目行动可能让无辜者付出代价,例如环保问题中,过度开发虽带来短期利益,却可能毁掉生态与文明的“玉”。
  2. 非理性的对抗:情绪化的报复或极端手段(如网络暴力)常导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文学与艺术中的运用

古典文学常以“玉石俱焚”渲染悲剧氛围,如《红楼梦》中贾府抄家时,丫鬟小姐同遭厄运;现代影视剧中,反派以“要死一起死”威胁主角,也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如何避免“玉石俱焚”?

  1. 理性决策:冲突中需明确目标,避免扩大化,如商业竞争中,企业应聚焦创新而非恶意打压对手。
  2. 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动荡时,需建立机制区分责任,防止无辜者被牵连。
  3. 文化包容:尊重差异,避免因意识形态对立否定一切价值。

“玉石俱焚”不仅是历史教训,更是对当下的警示,无论是个人纠纷还是国际争端,盲目追求“同归于尽”只会带来更深的伤痛,唯有理性、包容与智慧,才能让“玉”存而“石”弃,走向共赢。

(全文约78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