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谦大宏

首页 > 格言 / 正文

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优选汇总83句

2024-08-02 12:00:09 格言

一、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大全

1、排比对偶与反复,

2、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3、培养语感读经典。

4、修辞提供好条件。

5、紧紧抓住“曰”“云”“言”,

6、②代词,代事,译为:这件事,它。例:肉食者谋之。然足下卜之鬼乎?时人莫之许也。

7、大部分副词放在动词之后,或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实体动词之前。如果实义动词后面有宾语,把它放在宾语后面。

8、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9、同类比较except,加for异类记心间。

10、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12、联系全文前后看,

13、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14、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15、①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

16、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17、③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

18、时间副词和地点副词在一个句子里,地点副词在前,时间副词在后。

19、习惯句式掌握住,

20、一、“之”的用法:

二、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总结

1、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2、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3、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屠惧,投以骨。以大易小。今吾用十倍之地。咨臣以当世之事。祭以尉首。

4、注:此处作实词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通常都是三人称,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5、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6、作副词,表示时间,通“已”,译为:已经。

7、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我酌油知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8、先易后难细分辨。

9、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10、③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

11、①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12、③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13、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5、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修饰关系。

16、二、“以”的用法:

17、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禽兽之变诈。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复立楚国之社稷。五十里之地。皆布衣之士也。用武之国。天府之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8、例:愚以为宫中之事皆以美于徐公。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妙绝。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先帝不以臣卑鄙。注:此处作实词

19、④译为:根据,按照。例:策之不以其道。余船以次俱进。

20、②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三、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分类总结

1、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小大之狱。

2、灯、影、穿衣与冒雨,

3、①译为:把。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虫草为林。以君为长者。今诚以吾众诈……以头抢地耳。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计日而待也。

5、例:固以怪之矣。

6、频率副词可以放在实体动词前面,情态动词后面,助动词后面。

7、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意义较多。

8、语法结构帮判断。

9、记忆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还有假设和修饰;修饰译为“着”和“地”其它均有关联词。

10、方可动手把句断。

11、内容大意要理解,

12、三、“而”的用法:

13、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扶苏以数谏故。臣是以无请也。以其境过清。徒以有先生也。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4、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送孟浩然之广陵。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16、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其主不能守。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君逆寡人者。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7、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18、对话最易被发现。

19、题目做完回头看,

20、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四、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大全集

1、例:公将鼓之。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顷之,一狼径去。

2、②也可译为:以致。例:以塞忠谏之路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一般中间要点断。

4、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杀之以应陈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以告先帝之灵。箪事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激怒其众。

5、因为、按照、在、凭、从;

6、例:黑质而白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溪深而鱼肥。

7、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夺而杀尉。长跪而谢之曰。为坛而盟。收而攻蕲。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与臣而将四矣。挺剑而起。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9、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10、文言文断句,有一定的技巧性,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现总结立文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如下:

11、固定结构莫拆散。

1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13、根据要求细检验。

14、例:既而儿醒,大啼。

15、疑问副词、连词副词、关系副词和修饰整个句子的副词通常放在句子或从句的前面。

16、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天子之怒。聂政之刺韩傀也。

17、更有规律可参看。

18、古文断句莫畏难,

19、熟读精思是关键。

20、副词修饰形容词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前,除了足够。

五、初中文言虚词口诀

1、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2、④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打牢基础看课本,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