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最早出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字面意思是沉迷于玩赏某些事物(如游戏、收藏、娱乐等),从而丧失进取的志向和奋斗的动力,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醒人们:过度沉溺于爱好或消遣,可能会荒废正业,甚至毁掉人生。
在古代,统治者或贵族若沉迷于珍奇异宝、狩猎、歌舞等享乐活动,往往会导致国家衰败,商纣王因沉迷酒色、奇珍异兽而亡国;南唐后主李煜酷爱诗词歌赋,却因荒废朝政而亡国。“玩物丧志”不仅指个人堕落,也暗含对社会责任的忽视。
“玩物丧志”的表现更加多样化:
这些行为看似是个人爱好,但如果失控,就会变成“丧志”的祸根。
不一定!关键在于“度”,健康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甚至成为职业发展的助力。
但如果沉迷其中,无法平衡生活,就会走向反面。
“玩物丧志”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玩物”,而在于“失控”,人生需要娱乐和放松,但若让爱好吞噬了理性,就会付出代价,学会平衡,才能让爱好成为生活的调味剂,而非绊脚石。
你是“玩物养志”还是“玩物丧志”?关键在于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