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首”,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稠密地区,关于其人口现状,一个普遍流传的说法是“人口流失严重,都快没人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国家及地方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主要基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及后续年度抽样调查),我们可以描绘出一幅更为精确和动态的人口图景。
截至2022年末或2023年初的统计数据,东北三省的总人口约为9644万人,尚未跌破一亿大关,但正无限逼近这个心理关口。
具体分省情况如下:
这个总量意味着什么?它依然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数,例如德国(约8300万),东北三省依然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人口板块。
单纯看存量数字是不够的,动态变化更能揭示深层次问题,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东北的人口变化呈现出两大显著特征:
造成东北人口现状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持续减少和老龄化无疑给东北的振兴带来了严峻挑战,涉及经济增长动能、财政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体系等方方面面。
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东北三省拥有坚实的基础设施、雄厚的科教资源、广袤的黑土地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冰雪经济等特色产业,力图扭转颓势,若能成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收入预期,不仅有望留住本地人才,甚至可能吸引部分人才回流。
东北三省目前总人口约9644万,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十字路口,它并非“空城”,但确实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结构危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已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为如何在人口总量收缩的背景下,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东北的人口故事,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人口结构变迁的一个缩影,其应对之策,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