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天是蓝色的?”“爸爸,人为什么会死?”孩子的提问常常让家长措手不及,回答得太简单,怕敷衍;解释得太复杂,孩子听不懂,如何既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能给出有意义的答案?掌握这几个方法,让你轻松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孩子提问时,先别急着回答,而是肯定他们的思考:“哇,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能鼓励孩子保持好奇心,而不是依赖大人的答案,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你可以先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呢?”也许他们会给出有趣的猜想,再一起探索正确答案。
孩子的认知有限,直接讲科学原理可能让他们更迷糊,比如回答“为什么天是蓝的”,可以说:“阳光里有好多颜色,蓝色最喜欢到处跑,所以天空看起来就是蓝色的啦!”等孩子长大些,再慢慢引入更科学的解释。
如果问题超出你的知识范围(黑洞里面是什么?”),不妨诚实说:“这个问题爸爸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去查资料吧!”这样既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让他们明白“不懂就问”不可耻。
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时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你觉得呢?有人觉得是为了快乐,有人觉得是为了帮助别人……”通过讨论,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
敷衍(“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否定(“别问这些没用的”)、吓唬(“再问就把你扔出去”)会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如果当时没空回答,可以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晚饭后慢慢聊好吗?”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答案,比如孩子问“恐龙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也有不同理论,可以告诉孩子:“人类还在研究这个问题,也许你长大后会找到新答案哦!”这能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欲。
孩子提问的背后,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回答得好,能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应付了事,可能让他们的好奇心渐渐熄灭,下次当孩子抛出“奇怪”问题时,不妨把这当成一次亲子共同成长的契机,毕竟,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永远是那颗不停追问“为什么”的心。
(字数:约6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