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圆圆的,和柑桔一样大小,遍身滑溜溜的。没有熟透了的苹果,绿绿的,慢慢地由红色占领了绿色的“领地”。最后苹果熟透了,变得红黄相间。没熟透的苹果,咬上一口,又酸又涩,难吃极了。熟透了,就甜丝丝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2、果园里的像妹妹脸蛋似的红彤彤的苹果成熟了。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把红苹果比作妹妹的脸蛋。这样就写出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句。在写比喻句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加以比较相同的事物之间是不能写比喻句的,只有不同的事物之间才可以写出比喻句。
3、成熟的苹果看起来鲜艳通红,你轻轻咬开它,新鲜、香甜的滋味就会让蔓延开来,你的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汁水。苹果的果肉就是个白胖胖的小孩;没有熟透的苹果颜色是青色的,咬在嘴里酸酸的还有点涩味。
4、树上的苹果熟了,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枝头;
5、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咬一口,会尝到香甜细细腻柔软的果肉。
6、秋天到了,柿子也熟透了,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
7、秋天,是利于苹果生长的美好季节。苹果贪婪地吮吸着秋天的甘露,在农民伯伯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很快就长出果子。
8、可以作出如下修改:
9、市场上的苹果多种多样,颜色也是各不相同,有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青色的等等。但是以红色的苹果最多。苹果看起来圆圆的,头部较小,尾部较大,两头都熬了下去。后面还长着一根小尾巴呢,据说最大的苹果有足球那么大,最小的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同样是苹果,差距也是挺大的嘛。
10、原句:秋天到了,苹果红了。
11、在我这家的瓷盘里摆着一个个水灵灵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红里透黄,青里透红,真像一张张小妹妹的笑脸。苹果的表皮被奶奶洗得晶莹透亮,红色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十分逗人喜爱。
12、苹果圆圆的,看起来像个红色的小皮球。
13、这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苹果。一面是红色,红里透黄;一面是黄色,黄里带红。在它黄色的皮肤上,有几个大小不一,星星点点的“雀斑”;在红彤彤的脸庞上,有一条长约
14、苹果的种类有很多,有:金元帅,它是金黄色的,上面有着像梨一般似的斑点。还有红富贵,它是深红色的,看起来几乎变成黑色的了。
15、果园里,像月亮的香蕉
16、苹果,好象小孩子那红朴朴的脸蛋,它有着各种颜色的苹果皮,例如: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红绿相间的……五颜六色,好看的很。再看那苹果的果肉,是白色的,从那白色的果肉里,渐渐地流出一种液体,用舌头舔一下,哇!此时你一定会说:“可真甜呀!”
17、改为拟人句:秋天到了,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苹果都绽开了红红的笑脸。
18、树上的苹果熟了,像小火球一样,红彤彤的,让人看了很有食欲。
19、我闻着苹果,一阵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闻着闻着我就想咬一大口下来,真是香气迷人啊!我的同桌蔡灵灵被香气迷得用舌头添苹果皮呢!
20、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1、果园里,像脸蛋的苹果。
2、那一串串满技了的葡萄,紫得的那么晶莹、那么光亮,像一颗颗光亮的宝石。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又像圆溜溜的小球。
3、苹果像一个个红宝石似得。
4、苹果圆圆的,像个很小的皮球,一手就可以抓到,苹果遍身又滑又亮。苹果皮有的是青青的,有的是又红又青,还有的是大红大红的。削掉了苹果皮,就能看到那白里带点黄的果肉,一定馋着你们直流口水的。再尝一下果肉,果肉又甜又酸,肯定让你们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吃了第二口还想吃第三口……。苹果有各种各样的吃法,但我最爱吃的是只有切片一种。先把苹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再拿牙签一叉,就可以吃了。
5、修改后,“一张俏脸”“羞得红彤彤的”,“逢人便笑”,这是把苹果当成了人来写,让它有了人的情态特征,是拟人化手法的体现,属于拟人句。
6、苹果先是绿的,然后变成深红。摘一个闻一闻,一股清香、清爽的气味沁入心肺,那种感觉,就像在大海边一样,闻着那清新的气味,听着那清脆的海浪,简直无法比喻那种舒服的感觉。
7、秋天到了,苹果一张张俏脸羞得红彤彤的,逢人便笑。
8、我喜欢苹果,因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都很吸引人。苹果有红色、绿色、黄色的。但皮里面是黄色的,里面还有黑色的籽。苹果的颜色不像桔子那么灿烂,也不像葡萄那么浓郁,苹果的颜色很朴素。
9、果园里面的苹果成熟了,一身红妆正点头微笑着,如胭脂般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可爱。
10、拿起苹果,情不自禁地深呼吸一次,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须臾间,感到心旷神怡,全身的骨头都酥了。想咬一口,却不忍心伤害它。一翻犹豫后终于下了口。“咔哧”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滋味恰到好处:浓一点,嫌太甜;淡一点,嫌无味。溢满口中,回味无穷。再咬一口,汁液宛如甜津津的蜂蜜,溶入了我的血液之中。
11、原句子为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苹果。这句话只是一个陈述句,就是哪里有什么。改成比喻句,必须要在句子中间出现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还要存在合理的相似性。
12、树上的苹果熟了,像小婴儿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
13、比喻句:秋天果园里的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苹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的小灯笼。
14、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5、苹果的种类很多:又有软又香的黄香蕉苹果;有红色的富士苹果;也有又脆又甜的国光苹果……他没各有各的特色。
16、但苹果在还是绿色的时候,就是没有成熟,味道就不那么好,又酸又涩,真不好吃!但苹果成熟后,就从绿装换成了红装,吃起来,又甜又脆,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哦!
17、树上的苹果熟了,颜色也愈发红润,就像花季少女的脸庞一样;
18、苹果圆圆的,象小皮球一样大小,遍身平滑光亮。苹果皮有的是青青的,有的又红又青,也有的红透了。只要你剥掉皮,就能看见那白里带点黄的果肉。再尝一尝果肉,果肉又甜又脆,让你吃了一口,一定还想吃完苹果上所有的果肉,真叫人越吃越爱吃。
19、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0、第三个内容是量苹果的“腰围”和“身高”。我们先把线的一头用手按在苹果的“腰”上,再用另外一只手拿着线围着苹果绕一圈,在线的交接处做一个记号,最后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就算出了苹果的“腰围”。我的苹果的“腰围”是
1、果园里,像灯笼的柿子。
2、秋天到了,苹果树上挂满了水灵灵的大苹果,它圆圆的,大大的,看上去像一盏盏美丽的小灯笼.
3、总之,都是比喻句。
4、把苹果切开,熟透的苹果,肉是米黄色的,里面的籽是黑色的,新鲜的汁水流出来,整个苹果吃起来甜津津的。没熟透的苹果和熟透的苹果的外形差不多,可是口感较硬,咬起来还会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