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2、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3、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6、记叙的人称:(
7、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8、常见写作方法;
9、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10、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12、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3、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4、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
15、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
16、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成为生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17、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18、动作描写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心理。
19、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20、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1、一种答题格式是写出句子的深层意思,首先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将关键词翻译出来,再将关键词的解释代入句子中解释,最后将语序调整好,梳理通顺,就是答案了。
2、抓关键词剖析偷梁换柱(把含蓄的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3、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4、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5、答案: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材,而不是地方察举。
6、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7、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教育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注意的恶习。
8、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科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9、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10、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11、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12、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
13、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
14、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15、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
16、例: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17、简答题就可以理解为简简单单的答,不要太复杂。问什么老老实实答什么,不要写一坨,一定要分条列点的写。简答题有的学校是15-25分不等,有的学校15分,有的学校20分,甚至有的学校25分,其实答题套路都一样。最近几年,简答题在每个学校开始换一种新形式出现,穿新马甲走老路。例如:简述尊重学生的内涵,你发现自己没有背过,怎么办,把现在学生观迁移过来即可,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的态度的阐述,完全等同。
18、表语言的中断(
19、环境描写的作用(
20、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1、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2、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
3、特指破折号:(
4、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5、开头有什么作用?
6、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8、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9、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先提出……的论点;⑵然后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最后得出……结论。
10、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11、人物描写方法知识库:
1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13、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14、明确说明方法:(
15、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16、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17、答题角度:首先要解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其次要讲述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概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意义。可适当的补充事例进行内容的充实。
18、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19、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20、注:写出内在逻辑性
1、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形象、性格及感情的变化。
2、表说话断断续续(
3、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身份。
4、其他答题格式:
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6、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7、观点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具有很强的倾向性。
8、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9、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
10、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1、例:论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2、【答题思路】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3、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4、表静默或思考(
15、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6、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17、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
18、经典实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19、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20、再进行论证,用事例论证。
1、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2、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4、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5、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6、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7、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8、心理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9、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10、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11、引出论点或论题。
12、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空虚无用。
1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14、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15、表内容的省略(
16、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17、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18、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19、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0、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