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法】:作谓语;指两者事物之间
2、【解释】: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3、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4、生死相依、拔刀相助、素不相识、旗鼓相当
5、【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6、以礼相待。大功告成。量身定做。
7、成语出处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
8、【解释】: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9、【出处】:宋·高登《高东溪集·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10、【举例造句】:这条风俗就是相沿成习下来的。
11、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12、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13、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4、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指两者事物之间
15、【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6、成语解释 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17、释义:功劳和过错互相抵消。比喻一个人既有功劳又有过错,念在他有过功劳的份上一并消免。
18、相辅相成,成语,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19、【出处】: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20、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1、成语解释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2、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都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3、【解释】: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4、另眼相看、代代相传、面面相觑、相提并论、遥遥相对、息息相关、肝胆相照、
5、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6、成语解释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7、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8、例句:念在你对我们有恩,就功过相抵,把一切都忘了吧。
9、【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乃为角黍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撄食也,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10、【举例造句】: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二十
11、【解释】: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12、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13、相映成趣、遥相呼应。
14、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15、成语解释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16、【灯谜】:取走;哈哈镜
17、成语出处 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18、【出处】:高阳《慈禧前传》:“这虽有假公济私之嫌,相沿成习,变做军机章京的一种特权。”
19、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20、心心相印、真相大白、一脉相承、素不相能、陈陈相因、相生相克、唇齿相依、
1、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2、【用法】:作谓语;指成为习惯
3、辅指的就是辅助。主要就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该成语最早是出自于清·颐琐《黄绣球》。
4、相辅相成、相形见绌、言行相顾、大相径庭、相安无事、萍水相逢、形影相吊、
5、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6、【解释】: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7、和睦相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鸿案相庄、凶相毕露、自相残杀、守望相助、
8、相得益彰毛将安傅毛将焉附珠联璧合相反相成
9、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10、【举例造句】: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
11、【举例造句】: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映成趣。
12、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13、成语解释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14、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