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是覆盖子宫腔的一层黏膜组织,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功能层会随激素水平变化而周期性增生、脱落,形成月经;基底层则负责修复再生,其厚度主要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单位通常为毫米(mm)。
月经期(1-5天)
内膜处于脱落阶段,厚度最薄,约为 1-4mm,经血排出后,基底层开始修复。
增殖期(卵泡期,6-14天)
在雌激素作用下,内膜逐渐增厚,从 5-7mm 增长至 8-11mm,此时内膜呈“三线征”,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分泌期(黄体期,15-28天)
排卵后,孕激素促使内膜变得松软、富含营养,厚度达 7-16mm,若未受孕,激素下降导致内膜脱落,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
绝经后
因雌激素水平极低,内膜通常 ≤5mm,若超过此值,需警惕病变风险。
内膜厚度是动态变化的,正常值需结合月经周期判断,若出现异常症状(如不规则出血、不孕),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宫腔镜等手段明确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字数:约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