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全诗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句诗以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人生中相聚与离别的双重艰难,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相见时难别亦难”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本文将从诗句背景、文学解读、情感内核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风婉约朦胧,尤以“无题”诗著称,他的诗歌常以爱情为主题,但背后也可能暗含政治失意或人生感慨。“相见时难别亦难”出自一首典型的无题诗,表面写爱情中的聚少离多,实则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难觅、知音难遇的怅惘,晚唐社会动荡,文人仕途坎坷,李商隐一生辗转于牛李党争之间,这种“难见难别”的无奈,或许也是他对自身命运的隐喻。
诗句通过重复“难”字,强化了情感的矛盾性:
这句诗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别观:
尽管时代变迁,这句诗仍能引发当代人的共鸣:
“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戳中了人类共通的情感软肋:对联结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恐惧,李商隐用七个字,将这种复杂心绪凝练成永恒的叹息,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对理想、故乡的眷恋,这句诗都能成为情感的注脚,它提醒我们:在还能相见时珍惜每一刻,在不得不别时,留下最深的铭记。
(全文约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