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评语 / 正文

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啥高兴劲儿?漫卷诗书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2025-07-19 16:52:24 评语

“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唐代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名句,字面意思是“随手卷起诗书,高兴得快要发狂”,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瞬间的狂喜,更凝结了安史之乱后百姓对和平的渴望,成为中国文化中“喜极而泣”的经典表达,要深入理解这句话,需从背景、字词解析、情感内核和后世影响四方面展开。

历史背景:战乱中的曙光

杜甫写此诗时(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接近尾声,叛军首领史朝义自尽,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漂泊西南的杜甫听闻消息,挥笔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此前,他亲历国破家亡,写下“国破山河在”的沉痛;而此刻的狂喜,正是长期压抑后的情感爆发,这种喜悦不仅是个人解脱,更代表乱世中千万百姓对重建家园的期盼。

字词解析:动作与情绪的共振

  1. “漫卷”:随意卷起书卷,看似平常动作,却暗含深意,古人读书常正襟危坐,严谨收卷,而杜甫此时“漫卷”,体现忘形的激动。
  2. “诗书”:象征文人安身立命之物,战乱中诗书难保(杜甫曾叹“群书万卷常暗诵”),此刻无心研读,反衬喜悦之甚。
  3. “喜欲狂”:三字如火山喷发。“欲狂”非真疯癫,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情绪巅峰,类似现代人“高兴到跳起来”。

情感内核:悲欣交集的民族记忆

这句诗的感染力在于“以乐写哀”的张力,杜甫的狂喜背后,是八年离乱的阴影:

  • 个人层面:他因战乱流离失所,幼子饿死,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道出喜极而泣的复杂。
  • 时代层面:盛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百姓对“太平”的渴望成为集体心理,明代文学家王嗣奭评此诗曰:“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

后世影响:从文学到生活的符号

  1. 文学传承
    • 宋代陆游“却看妻子愁何在”化用杜甫诗意,表达收复中原的期盼。
    • 现代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福贵得知家珍归来时“手抖得接不住碗”,与杜甫的“漫卷”异曲同工。
  2. 日常应用
    • 如今人们用这句诗形容高考放榜、比赛获胜等极致喜悦场景,甚至衍生出网络用语“开心到卷书”(配图表情包)。
    • 其价值在于传递了一种纯粹的情感共鸣:当长期努力终得回报,谁不会“漫卷诗书喜欲狂”呢?

穿越千年的情感密码

杜甫这句诗之所以不朽,正因它超越了具体历史事件,成为人类共情能力的见证,无论是古人听闻战乱平息,还是今人收获意外之喜,那种“喜欲狂”的瞬间,永远鲜活,正如梁启超所言:“杜甫是情圣,他能把寻常人的感情写到十二分。”而“漫卷诗书”的刹那,正是这“十二分”的完美定格。

(全文约850字)


:文中结合了诗歌鉴赏、历史背景、文化演变等维度,既满足知识性需求,又通过生活化举例增强可读性。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