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Preterm Birth)是指胎儿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即196天至258天)时出生的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早产可进一步细分为:
- 极早早产(28周前):存活率低,需高级医疗支持。
- 早期早产(28-32周):器官发育不成熟,需长期监护。
- 中度至轻度早产(32-37周):常见并发症较少,但仍需关注健康风险。
早产的常见原因
- 母体因素: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如尿路感染、阴道炎)、子宫畸形或宫颈机能不全。
- 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如双胞胎)、胎儿发育异常或胎盘问题(如胎盘早剥)。
- 外部因素:压力、营养不良、吸烟酗酒或意外创伤。
早产儿的健康风险
- 短期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低体温、喂养困难、黄疸或脑出血。
- 长期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视力/听力障碍、慢性肺病或学习困难。
如何预防早产?
- 产前护理:定期孕检,监测血压和血糖。
- 健康生活方式:补充叶酸、避免烟酒、控制体重。
- 及时治疗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炎或牙周疾病。
医学干预与护理
若出现早产征兆(如规律宫缩、破水),医生可能采取:
- 延迟分娩:使用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
- 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提供温箱、呼吸支持及营养管理。
社会支持与心理关怀
早产家庭需面对经济和情感压力,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早产儿互助团体。
早产并非个例,全球约10%的新生儿属早产儿,科学管理与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准妈妈应重视预防,及时就医。
(字数:约8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