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线-

首页 > 摘抄 / 正文

子宫腺肌症,痛经背后的隐形杀手_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

2025-07-05 16:19:01 摘抄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组织(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组织)异常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壁增厚、变硬,并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就是子宫内膜"跑错地方",在子宫肌肉层中扎根生长,形成病灶。

该病多发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尤其是多次分娩、流产或子宫手术史的人群,由于症状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常被误诊或漏诊。


病因:为什么会出现腺肌症?

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病因,但主流观点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

  1.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多次流产、剖宫产等手术可能破坏子宫壁,促使内膜组织向肌层生长。
  2. 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过高会刺激内膜增生,加重病情。
  3. 遗传倾向: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病史者风险更高。
  4. 慢性炎症:子宫内长期炎症可能诱发组织异常生长。

典型症状:如何识别?

  1. 进行性痛经:经期疼痛逐渐加重,甚至需依赖止痛药。
  2. 月经量过多:经血量大、持续时间长,可能引发贫血。
  3. 非经期盆腔痛:下腹坠胀、性交疼痛或排便不适。
  4. 子宫增大:通过B超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变硬。
  5. 不孕: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因病灶影响胚胎着床。

诊断方法:如何确诊?

  1.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首选,可见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
  2. 磁共振(MRI):对病灶定位更精准,常用于术前评估。
  3. CA125检测:部分患者血液中CA125水平轻度升高。
  4. 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子宫后病理确诊(金标准)。

治疗手段:能根治吗?

根据年龄、症状和生育需求,治疗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类:

保守治疗

  • 药物控制
    • 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 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GnRH-a)抑制雌激素,缩小病灶。
  • 中医调理: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辅助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 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腺肌症,保留子宫,但复发率高。
  • 子宫切除术:根治性方案,适合无生育需求的重症患者。

新兴疗法

  • 聚焦超声(HIFU):无创消融病灶,保留子宫,但长期疗效待观察。

日常管理与预防

  1. 避免宫腔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刮宫等。
  2. 调节激素: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
  3. 热敷与运动:缓解盆腔充血,改善血液循环。
  4. 定期体检:尤其有痛经加重或月经异常时,早诊早治。

患者常见疑问

  • Q:腺肌症会癌变吗?
    A:恶变率极低(<1%),但需警惕异常出血。
  • Q:怀孕能治愈腺肌症吗?
    A:孕期激素变化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

子宫腺肌症虽非致命疾病,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结合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随着医学进步,保留生育功能的微创技术为年轻患者提供了更多希望。

(字数:约750字)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