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党员教育、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环节,不少党支部在召开组织生活会时,常陷入“走过场”“形式化”的困境——要么是“领导念文件,党员低头记”,要么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大会”,如何让组织生活会真正“活”起来、开出实效?以下5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会前准备:找准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
- 明确主题:结合当前中央精神或支部实际问题(如作风建设、业务短板)确定议题,避免泛泛而谈。
- 调研摸底:通过问卷、谈心谈话收集党员意见,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的3-5个核心问题。
- 材料预热:提前下发学习资料(如党章条款、典型案例),要求党员撰写简短发言提纲,避免“临时抱佛脚”。
会中交锋:真批评才能真团结
- 领导带头“揭短”:支部书记应先做自我批评,用具体事例(如“上次调研走马观花”)示范,破除“不敢说”的氛围。
- “辣味”点评有技巧:批评他人时避免“你总是…”“你根本…”等绝对化语言,改用“某次任务中,建议可以…”,既点出问题又给出改进方向。
- 设置“匿名建议箱”:对敏感问题,可书面匿名提交,会后由支委逐一反馈,保护发言积极性。
创新形式:打破“读文件+轮流发言”模式
- 案例剖析:选取本单位或外部的典型问题(如项目延期、服务投诉),分组讨论根源和对策。
- 角色扮演:模拟群众投诉场景,让党员换位思考,强化服务意识。
- “微党课”穿插:用5分钟短视频或党史故事切入,链接会议主题(如播放《人民的名义》中民主生活会片段)。
整改落实:避免“会上激动,会后不动”
- 清单化管理:将批评意见转化为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时限(如“张某某:业务学习不足→1个月内完成3次线上培训”)。
- 公示进度:在支部公告栏或微信群每周更新整改进展,接受监督。
- 回头看机制:下次生活会首先汇报上期问题解决情况,形成闭环。
提升参与感的细节技巧
- 座位调整:围坐成圆圈或U型,减少层级感。
- 时间控制:每人发言限时3分钟,用手机倒计时器提醒。
- 正向激励:对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党员,可在支部内通报表扬。
开好组织生活会,核心是“真问题、真态度、真改变”,只有党员敢红脸出汗、支部真抓实改,才能让会议从“例行公事”变为“治病良药”,真正发挥锤炼党性的作用。
(字数:约680字)